《河中石兽》习题
一.基础梳理。
1.作家作品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作者是 ,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曾任《 》总纂修官。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 。
2.重点词义
(1).一寺临河干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
(3).石兽并沉焉__________
(4).阅十余岁_________
(5).竟不可得__________
(6).棹数小舟,曳铁钯 棹:__________ ;曳:_________
(7).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
(8).湮于沙上_______
(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六__________
(10).转转不已_________
(11).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_
(12).如其言_________
(13)求之下游,固颠_________
(14)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
3.通假字
不亦颠乎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类活用
(1)棹数小舟_______________
(2)曳铁钯,_________
5.一词多义
(1)重:僧募金重修________
乃石性坚重_________
(2)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___
众服为确论___________
6.古今异义
(1)州南一寺临河干 古义:_________
今义:牵连,涉及
(2)二石兽并沉
古义:________
今义:合在一起;并且等
(3)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
今义:物理学,一门学
(4)是非木柿 古义:_________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5)转转不已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已经
(6)阅十余岁 古义:__________
今义:看
7.解释加点的虚词。
(1)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_______
以为顺流下矣来,_________
众服为确论________-
(3)之:闻之笑日_________
沿河求之__________
其反激之力_____________
当求之于上流___________
8. 名句默写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____________?
(2).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________,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_________?”
(3). 其反激之力,____________,渐激渐深,至石之半,____________。
(4). 转转不已,___________。
(5). 《河中石兽》作者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重点句子翻译。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众服为确论。
(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文本探究。
1.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3.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棹数小舟_________
(2)不亦颠乎_________
(3)转转不已_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 至石之半
闻之笑日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中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四.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解】
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
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⑤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
D.辞不受令(辞:言辞)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
一.基础梳理
1.答案:纪昀 四库全书 文达公
2. 答案:
(1)临:靠近(2).(pi):倒塌。(3).并:一起。(4).阅:经过,经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