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认识比例尺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设计名片、花镜框示意图等活动中,经历认识比例尺的过程。
2、能力目标: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示意图。
3、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认识有些问题可以借助比例尺解决。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地按比例尺画示意图。
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具、学具
多媒体
课时数
1
板书设计
认识比例尺
1﹕10表示 :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十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厘米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情景引入。
师:“脑筋急转弯”: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3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
。
师:对了,同学们见过地图吗?
师:为什么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上?
而又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地图,却又是大小不一呢?
那么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画出来的呢?
生:爬的是地图
生: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
缩小的倍数不一样?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并能初步感受比例尺的由来及用途。(这体现数学活动的需求性)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认识比例尺)
二、感受比例尺
(一)设计名片
1、出示大头蛙的图像: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请你按“长4厘米、宽3厘米”给大头蛙设计一张名片。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
教师可以将课前设计好的名片 与学生交流。
4厘米
4、想一想他们设计的名片符合大头蛙的要求吗?
5、教师说明:像这样画出的图形,与要求的尺寸一样,我们就说这样的图是按1:1画的,也就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厘米。
(二)、画镜框示意图。
1、提出:“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镜框示意图的要求。并想一想:怎样画?(可以按比例缩小后画在纸上。)
2、学生独立设计名片。
3、交流学生设计的名片。
学生可能出现: 4厘米
3厘米
3厘米
2、质疑:这么大的镜框,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3、学生试着画一画。
通过设计名片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4、挑两个镜框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
评价:①谁画得更像一点?
②分析画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5、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6、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
7、请你帮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
图上长6厘米缩小:60÷6=10 宽1.5厘米缩小:45÷4.5=10
8、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 镜框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三)、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1、①讲授:课件中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
③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镜框就会失真。
2、用自己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
(四)、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
②学生说比例尺1﹕10表示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十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10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厘米等等
3、让学生观察聪聪画的示意图,鼓励学生说出比例尺。
4、让学生说自己画图的比例尺并标出图下。
运用画镜框的实例让学生“说一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