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 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中的第三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认识透镜对光的折射。它的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而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 所以教材设计意图是通过研究透镜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本课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让学生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接触奇景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感受光的奥秘,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把教学活动分为四部分: 1、通过观察水中铅笔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从而为下面的探究埋好伏笔。2、研究透镜的形状特点及种类。通过观察、触摸透镜,了解它们构造的不同,由此区别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3、研究透镜对光的偏折现象。包括三个活动:(1)用透镜观察物体。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下物体的放大和缩小情况。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而凹透镜则有缩小作用。(2)让阳光穿过透镜。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 凸透镜可以聚光,而凹透镜则不能。(3)观察透镜成像特点。 凸透镜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镜则不能。4、拓展应用,自制望远镜。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利用凸透镜做放大、聚光、成像等实验。
2、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3、尝试制作纸筒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4、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5、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制作简易望远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烧杯、铅笔、凸透镜、凹透镜、纸板
学生准备: 老花镜、近视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是怎样行进的? 光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呢? 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生活中有些物体是透明的,比如水,玻璃。光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的物体是透明的,又会怎样呢?
2、教师演示: 把一支铅笔(筷子也行),放入装了大半杯水的烧杯中,观察铅笔的变化, 铅笔在什么地方弯曲了你能试着解释原因吗?
3、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了解学生关于折射知识的已有水平。
4、小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这里就是空气和水),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
5、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透镜。(板书:研究透镜)
【评析】 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和提问,让学生回忆光的行进和光的反射,自然地提出当光遇到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为下面的探究埋下伏笔。学生的猜测,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1、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
2、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两块不同的透镜,请同学们通过目测和手摸,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镜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并试着画出它们的侧面图。
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根据生活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只要是中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