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

125阅读 | 4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第1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第2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第3页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痴女 上传于:2024-06-15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第二单元第三课。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这节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大拇指到中指之间最大的距离来测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拃”。在教材中,学生借助纸带代替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提出“预测”的要求。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在这一个片段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拃”,并能用“拃”来测量身边的物体。同时,会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一拃的手势,对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可以在操作中,不一定要学生都把食指弯下来。在生活中,他们可能看到过用尺子来测量的情况,但用手来测量,见的还是很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思维: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 1.能对纸带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鱼(纸带)的长度,并标记测量的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态度责任: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4.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中指导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吧,请你跟我这样做。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石头,我是小白兔。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布,包住小白兔。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块石头一块布,我是章鱼不是兔。 2.你们的小手指真灵活,再来一个? 3.小手小手请张开,食指食指弯下来。 4.你看,它像什么? 3.像7,像手枪。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科学课上,我们把大拇指和中指之间最大的距离叫一拃。(板书:一拃)跟老师读一次:一拃(zha)。 二、聚焦 1.我们一起在桌上量一拃吧。请你跟我这样做。(播放示范视频)小手小手请张开,食指食指弯下来。放到桌上压一压,一拃一拃量起来。如果食指弯不下来,可以放下来,像这样。 2.好,让你的一拃在桌上待一小会,同桌之间互相看看,他的一拃量对了吗?量对了请举手,没有量对,请帮帮他。 3.请把手放下。 三、探索 1.一拃就像一把小尺子,可以帮助我们测量身边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用手来测量) 2.孩子们,我们的好朋友小熊想要一个鱼娃娃,妈妈说,想要得到鱼娃娃,必须完成两个任务:找到一拃长的树叶,钓到四拃长的鱼。 森林里好多树叶呀,哪一片是一拃长呢?小熊发愁了。咦,树叶都去哪了?哦,都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里呢?请你帮助小熊,找到一拃长的树叶吧? (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用希沃授课助手拍学生测量手指的照片并上传)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