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感受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2)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
(4)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2重点难点
1、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2、学生分段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
3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1. 情景导入
(提问同学们知道歌曲里的霸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吗?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描写的是202年“垓下大战”)。同学们知道“楚汉相争”的故事吗?(学生回答:知道)下面我们就请同学来读一下“楚汉相争”的故事。“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错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垓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项羽的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箫,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边展开了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拨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活动2【讲授】2.琵琶曲《十面埋伏》
它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
活动3【讲授】3.简单介绍乐器------------琵琶(课件展示)
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活动4【讲授】4.欣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活动5【讲授】此曲共分为三大部分
(一):一、列营 二、吹打 三、点将 四、排阵 五、走队
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列营”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像震撼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点将”、“排阵”、“走队”表现了汉军战斗前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
(二):六、埋伏、 七、鸡鸣山小战、 八、九里山大战
它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鸡鸣山小战”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这段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