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传千古,楚语情更长
——《离骚》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析读诗歌中重点语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领会屈原忧国忧民、执著追求理想的情操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2.析读诗歌中重点语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领会屈原忧国忧民、执著追求理想的情操美。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三、教学创意
《离骚》是一首经典的古代抒情长诗,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课文篇幅长,多用比兴手法,还夹杂不少楚地方言,内容晦涩难懂,阅读障碍较多。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不把本就难懂的《离骚》再往深难的方向拓展,而是化难为简,设计简单清晰的教学过程,以赏析《离骚》“三美”(音韵美、艺术美、情操美)为切入点,针对性地解决主要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与个性,将语文教学在学习程序和方法上简单化,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实效。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对联,猜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1)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汨罗沉恨,千年难涤屈子愤;
粽叶飘香,百世共仰圣人芳。
学生齐读上面的两幅对联,猜猜写的是谁?(屈原)
2.揭示课题。
我们都知道,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爱国诗人。他是诗人中的诗人,高峰上的高峰,王者中的王者。今天,王者归来。让我们透过他的真情告白《离骚》,来触摸他的灵魂。(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辨楚声,感受音韵美
1.提问:《离骚》选自哪里?(《楚辞》)
北宋黄伯思解读《楚辞》时说(出示课件2)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北宋)黄伯思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识楚文,辨楚声,看楚物,品楚人情。
2.我们先通过诵读来感受一下《离骚》的音韵美。(出示课件3-1)
辨楚声,感受音韵美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3.提问: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3-2:
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4.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兮”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可以说是楚辞体的标志。放在句中,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表达感情更强烈。朗读时,语音要延长一些。此外,骚体诗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一般是一句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领会这一点后,我们再来读几句。
(出示课件3-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三)析读课文,识楚物,体味艺术美
1.楚语传千古,楚韵情更长。这些楚语又写了哪些楚物呢?(出示课件4-1)
识楚物,体味艺术美
找出带有花草的句子。(学生找句,指名回答,教师出示课件4-2)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这些句子到底有何特殊意义呢?指名翻译第一句,明确: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哪个字是“因为”的意思?(以)那这个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既以蕙纕替余兮,又以揽茝申之)
诗人被贬黜、被加上罪名真的是因为“蕙纕”“揽茝”这些行为吗?(不是)
那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
3.关于“比”,东汉王逸有一种说明。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课件4-3,齐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东汉)王逸
4.了解了这一说明后,大家是否豁然开朗了?第一句是在用什么来比拟什么?(用“蕙纕”“揽茝”来比拟诗人高尚的德行。)这对应了王逸说明中的哪一句?(“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5.其他几句呢?又是在用哪些香草来比喻诗人内在的美德?
指名回答,明确:
(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用“兰”“椒”等芳草来比拟。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用“芰荷”、“芙蓉”来比拟。
(3)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用诗人佩戴的各种各样的香草来比拟。
6.除了这几句,在本诗中,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比喻呢?请大家继续找一找使用了比的句子,圈出喻体,按照老师提示的格式完成分析。
(出示课件5)
在本诗中,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比喻?请按下列格式完成分析。
“ ”一句,用 喻指 。
学生开火车交流,明确: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用“鞿羁”(马缰绳和马笼头),喻指束缚、约束。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用 “灵修”(神仙)喻指君王(楚怀王)。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用“众女”喻指许多小人,用“蛾眉”(即美貌)来比拟自己的高尚德行。用“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来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4)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用“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指准绳、准则。
(5)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用“鸷”(凶猛的鸟)喻指诗人自己,用“鸟”(一般的鸟)喻指周围群小。
(6)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用“初服”(未出仕前的服饰),喻指原先的志向。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用高高的帽子、长长的佩带等衣饰喻指诗人的美德。
(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用“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
7.提问:诗人在文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蕴涵完美地结合,既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又强化了情感抒发的感染力量。这正是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之一。
(四)研读课文,品楚人情,领会情操美
1.文中比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志趣高洁、卓尔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的心志表达得含蓄蕴藉。那么文中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呢?
学生找句,汇报交流。
2.文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有很多,老师从中挑了几句很有代表性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6,学生齐读)
品楚人情,领会情操美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5)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或心志呢?下面我们就来分组探究一下。每组完成一道题。(学生探究,指名汇报交流,相机出示课件7)
明确:(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内心苦闷,忧国忧民)
诗人长久叹息掩面拭泪,只因哀伤人民的生活多灾多难。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追求美德,至死不悔)
心中拥有梦想,便不会迷失方向。你看屈子的意志多么坚定。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理想的座右铭啊。让我们激情澎湃地读一读。(齐读)
(3)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忧郁愁苦,烦闷失意)
“忳”与“郁邑”分别作何解释?(忳,忧闷。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