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安徽省马鞍山市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注康内大路上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材料二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张字意思相同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返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14太史公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才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白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诚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主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朋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干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渭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渭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般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选自战国策燕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国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四海六合八荒等凑在文中是聚合之意与现代汉语凑合凑钱中的凑字意思不同追北指追逐溃败的军队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北中意思相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在做了燕国国君后燕昭王想要洗雪齐国给燕国带来的耻辱却因国力弱小而无法做到于是前往郭隗处向其求取报仇的方法郭隗先向燕昭王列举不向类型的国君对待人才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后果后提出要从选拔本国人才做起以吸纳更多人才涓人主动向防对婴求前去寻求千里马虽以五页金卖来已死的千里马但最终使国君拥有了真正的石里马这体现出涓人的智慧燕国在燕昭王的带领下终于从残破的状态中走出并且依靠自身的力量打败了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使齐国整一点灭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国从残破状态变成了股实富足的国家除重视人才外燕昭王是如何使国家变得高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月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则鲍庄何为而肉枯荆公子高终身不显鲍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傅说负壤土释板筑而佐天子则其遇武丁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百里奚自卖取五羊皮为伯氏牧羊以为卿大夫则其遇秦穆公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庐后遇夫差也夫骥厄罢盐车非无骥状也夫世莫能知也使骥得王良造父骥无千里之足乎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不衰也先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夫桀杀关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当是时岂关龙逢无知而比干无惠哉此桀纣无道之世然也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节选自说苑杂言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3分汝A不B知C坐D吾E语F汝G子H以I夫J知K者L为M无N不O知P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败之端的端是缘由的意思与论语中端章甫的端不同B三经之席的席指坐席与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相同C智益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与师说中圣益圣的圣相同D芝兰即芝草和兰草古时常用来比喻君子德行之高或环境之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等人受困于陈蔡之间已经绝粮七日弟子们都面带饥色处境艰难孔子虽然也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B傅说伊尹百里奚三人都曾处境困厄可他们遇到了武丁商汤秦穆公等明主因而得以施展抱负成就功业C关龙逢和比干被杀并不是因为他们愚钝没有智慧而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到了夏桀商纣这样的无道昏君D孔子认为贤与不贤是才能问题遇与不遇在于时机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2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14孔子认为求学的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下学期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苏秦说齐闵王曰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其费与死伤者钧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所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寡矣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昔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另有平均相等等意文中为相等意诸侯是对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在周代可分为王侯伯子男五等智伯瑶晋国智氏第七代宗主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千乘根据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称诸侯为千乘战国时大国为万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苏秦认为战争中百姓的钱财支出包括安葬阵亡将士的费用受伤将士求医问药的开销但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除外战争中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有些会被士大夫藏起来有些会被军中杂役窃取这些消耗即使是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中山国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却极为善战在击败强大的赵国和燕国后仍走向灭亡可见战争不能带来持久胜利英明的君主作战不动用武力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百姓没有察觉王业便已完成是因为英明的君主没有把战争摆在首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慎战主张本文中苏秦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其中原因的请简要概括分安徽省新高考学年高三月热身卷一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帝天性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英宗尝遣内侍止之帝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尝用扇帝谓文彦博等曰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新判汝州富弼入见以足疾许肩舆至殿门坐语从容至日昃问以治道弼知帝锐于有为对曰人君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窥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其意又问边事弼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先布德泽愿二十年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帝默然良久又问为治所先弼曰阜安宇内为先帝称善八月辛亥迩英讲读已召司马光问以河北灾变光对曰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对曰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初帝欲用安石以问曾公亮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不可大任帝曰卿谓安石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邪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使为政恐多变更帝又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猬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凡四问皆以此对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耳帝曰然则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B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C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D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宗即宋英宗文中是以庙号相称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B临御既可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可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文中指前者C辛亥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与辛亥革命中的辛亥相同D侍读古代官名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者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以有学术者充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神宗勤奋好学注重礼仪请教学问时忘记进膳因此英宗曾派遣内侍去阻止他每次正衣冠与拱手都非常注意即使在最炎热的时节也未尝用扇B宋神宗体恤官员虚心求教因富弼有足疾允其坐轿到殿门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富弼进言应广布恩德以阜安宇内为先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C宋神宗关心民生察纳雅言迩英阁讲读结束后召见司马光询问河北灾变的情况在谏官宰相等官员的任命问题上广泛听取并采纳大臣们的意见D宋神宗正视困境锐意改革他曾对文彦博等人表示天下敝事至多已经到了不可不变革的程度对王安石所说的改变风俗设立法度深表赞同和接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2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14关于谏官的选用宋神宗和司马光的看法有何异同请依据文本加以说明安徽省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效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建成元吉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无忌曰吾怀此久矣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乃入言世民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庚中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毂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内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B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C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D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汉梁孝王故事与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两句中的故事含义不同B上意遂移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移字含义相同C何以为辞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D周公之事指周公东征处死两个兄弟文中房玄龄的意思是想劝李世民处死两个兄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建成晚上召李世民饮酒想趁机毒死他但是失败了后来他与李元吉多次向皇帝进言迫害李世民B皇帝念及李世民对国家功劳巨大想要让他在洛阳居住以避开李建成但是最终被李世民拒绝了C秦府僚属非常忧虑他们劝谏李世民及时行动除掉李建成李元吉以解除危险拯救国家社稷D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从战马摔下险些为李元吉所杀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救下李世民杀了李元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幸西官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4分2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4分14李世民为什么会发动玄武门之变请简要说明3分文言文阅读安徽省马鞍山市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注康内大路上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材料二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张字意思相同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返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14太史公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答案10CIK11C12A131但是国君不体恤百姓不停地让人在国内找能歌善舞的人对待百姓不也太苛刻刻薄了吗2用刀来胁迫我让我改变意愿这不是勇者之为用好处利益来改变我让我背叛国君这是不道义的14晏子进谏国君是为忠晏子倾家救民是为仁晏子舍命不渝是为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景公随后跟出下令赶快驾车追赶晏子直到他家也没追到公从之中公是主语从是谓语之是宾语结构完整在之后停顿晏子是趣驾追的宾语在宾语晏子后停顿不及的主语应为景公省略不是其家应在不及前停顿故本部分三处句读为CIK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委托交给散落意思不相同句意交给百姓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面上C错误打开扩大广泛意思不同句意琴瑟不打开应该广泛地听从他人建议D正确更改消灭意思不相同句意我也不改变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只得拿出错误由原文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可知晏子是听说景公还派柏遽巡行全国各地招集善于唱歌的人这件事不高兴的不是说他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百姓不高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恤体恤致找薄刻薄2劫胁迫失改变倍背叛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徒行见公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可知晏子进谏国君是为忠由原文遂分家粟于氓可知晏子倾家救民是为仁由原文晏子曰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可知晏子舍命不渝是为义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景公时连绵阴雨下了十七天景公饮酒夜以继日晏子请求发放些粮食给百姓多次请求都没得到允许景公还派柏遽巡行全国各地招集善于唱歌的人晏子听说这事很不高兴于是就把自己禄田的粮食分给百姓自己徒步去见景公说连绵阴雨已经十七天了啊每乡有数十家房屋被毁每里有好几家人没有饭吃百姓年老体弱挨冻受寒穿不上粗布短衣忍饥挨饿吃不到酒糟谷糠求告无门但是国君不体恤百姓不停地让人在国内找能歌善舞的人对待百姓不也太苛刻刻薄了吗所以乡里百姓走投无路而求告无门就不乐意有主上了忍饥挨饿而求告无门就不乐意有君王了让百姓饥饿而无处求告使君王过度沉湎酒乐荒废国政而不体恤百姓我的罪过太大了两拜叩头请求辞官回家便跑出了宫门景公随后跟出下令赶快驾车追赶晏子直到他家也没追到景公驱车赶到大路上才追上晏子景公下车跟在晏子身后说寡人有罪先生您抛弃我不帮我寡人不值得让您屈尊但先生您就不顾念国家百姓了吗但愿先生保全寡人寡人愿献上齐国的粮食财物交给百姓是多是少该轻该重只听从先生的命令于是就在路上郑重地施礼致敬晏子这才回去派柏遽巡视百姓凡有房屋不能抵御风雨的就给他们钱款这些事情都必须在三天内办完迟于三天就等同于不执行命令之罪景公减少肉食撤除酒宴把乐器都收起不用当初崔杼杀了齐庄公之后立了景公有谁胆敢不结盟就有戟钩着他的脖子剑抵着他的胸口被杀害的已有七个人了下一个轮到晏子晏子仰天长叹道啊呀崔杼做此无道之事杀了君王我如果不亲附王室而亲附崔杼就遭此大殃崔杼对晏子说您改变您的话我就和您共同主宰齐国如果您不改变您的话戟已经在您的脖子上剑已经在您的胸口了您好好想想吧晏子道用刀来胁迫我让我改变意愿这不是勇者之为用好处利益来改变我让我背叛国君这是不道义的如今我难道将要以违背正道来求福吗弯弯的利刃钩着我的脖子直挺挺的利剑推进我的胸口我也不改变崔杼想要杀掉晏子有人说不能杀您杀了君王是因为他的无道如今他的臣子是有道之士您又杀了他这样就无法教导别人了崔杼这才放了晏子诗经上说那位君子宁可丢命志不改这说的就是晏子啊材料二太史公说当晏子伏在齐庄公尸体上痛哭尽到为臣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去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表现出大义来就不能说是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进谏上书冒犯君主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想着要尽忠下朝就想着要补救过失的人吧假如晏子至今还活着我即使是替他执鞭效劳也是我喜欢和羡慕的事啊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才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白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诚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主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朋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干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渭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渭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般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选自战国策燕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国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四海六合八荒等凑在文中是聚合之意与现代汉语凑合凑钱中的凑字意思不同追北指追逐溃败的军队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北中意思相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在做了燕国国君后燕昭王想要洗雪齐国给燕国带来的耻辱却因国力弱小而无法做到于是前往郭隗处向其求取报仇的方法郭隗先向燕昭王列举不向类型的国君对待人才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后果后提出要从选拔本国人才做起以吸纳更多人才涓人主动向防对婴求前去寻求千里马虽以五页金卖来已死的千里马但最终使国君拥有了真正的石里马这体现出涓人的智慧燕国在燕昭王的带领下终于从残破的状态中走出并且依靠自身的力量打败了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使齐国整一点灭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国从残破状态变成了股实富足的国家除重视人才外燕昭王是如何使国家变得高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解析三月得干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解析项凑合凑钱中的凑也是聚合之意其与文中意思相同解析依靠自身力量错原文有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如果身体靠着几案手拄着手杖斜眼看人指手画脚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关键词冯几靠着几案眄视斜眼看人指使指手画脚每处分句意分如今大王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先从我开始我郭隗尚且受到重视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关键词致士招纳有才能的人见事受到重视贤于隗者比我有才能的人每处分句意分知耻后勇从善如流与民共甘苦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月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则鲍庄何为而肉枯荆公子高终身不显鲍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傅说负壤土释板筑而佐天子则其遇武丁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百里奚自卖取五羊皮为伯氏牧羊以为卿大夫则其遇秦穆公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庐后遇夫差也夫骥厄罢盐车非无骥状也夫世莫能知也使骥得王良造父骥无千里之足乎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不衰也先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夫桀杀关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当是时岂关龙逢无知而比干无惠哉此桀纣无道之世然也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节选自说苑杂言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3分汝A不B知C坐D吾E语F汝G子H以I夫J知K者L为M无N不O知P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败之端的端是缘由的意思与论语中端章甫的端不同B三经之席的席指坐席与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相同C智益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与师说中圣益圣的圣相同D芝兰即芝草和兰草古时常用来比喻君子德行之高或环境之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等人受困于陈蔡之间已经绝粮七日弟子们都面带饥色处境艰难孔子虽然也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B傅说伊尹百里奚三人都曾处境困厄可他们遇到了武丁商汤秦穆公等明主因而得以施展抱负成就功业C关龙逢和比干被杀并不是因为他们愚钝没有智慧而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到了夏桀商纣这样的无道昏君D孔子认为贤与不贤是才能问题遇与不遇在于时机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2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14孔子认为求学的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10CDG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11B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为名词作状语三经之席的席为名词12A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解读有误通过后文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可知孔子的治学已得到了在困境中不困不忧不惑境界131因此君子学问广博智谋深远生不逢时的实在是太多了难道只有我孔丘吗2如果舜处在夏桀商纣的时代他能让自己免受刑罚或免被处死就不错了又怎么能得到治理天下的机会呢14在逆境中精神不困顿在忧患中志向不减退预知祸福的开始而内心不惑乱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三下学期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苏秦说齐闵王曰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其费与死伤者钧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所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寡矣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昔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另有平均相等等意文中为相等意诸侯是对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在周代可分为王侯伯子男五等智伯瑶晋国智氏第七代宗主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千乘根据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称诸侯为千乘战国时大国为万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苏秦认为战争中百姓的钱财支出包括安葬阵亡将士的费用受伤将士求医问药的开销但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除外战争中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有些会被士大夫藏起来有些会被军中杂役窃取这些消耗即使是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中山国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却极为善战在击败强大的赵国和燕国后仍走向灭亡可见战争不能带来持久胜利英明的君主作战不动用武力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百姓没有察觉王业便已完成是因为英明的君主没有把战争摆在首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慎战主张本文中苏秦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其中原因的请简要概括分分解析根据句意可知分解析王侯伯子男五等错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分解析但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除外有误应为以及平安回家的将士欢聚饮酒的花费分分英明的君主和精明明察事理的相臣如果的确想以霸王大业为志向那就不要把战争摆在首位评分参考译出大意分察相诚所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分分可是中山国最终灭亡国君逃亡齐国做了臣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战事不节制招来的祸患评分参考译出大意分遂臣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分分战争消耗国家财富战争导致百姓将士困顿不堪人心涣散战争会激起仇恨树敌众多可能招来亡国的祸患明君想要成就王业就不要把战争放在首位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苏秦游说齐闵王道英明的君主和精明明察事理的相臣如果的确想以霸王大业为志向那就不要把战争摆在首位战争是国家的祸害让都邑消耗财力那战争的祸害非常明显士人听说将有战事就捐献私人财产给军队而充实军中的市场运送饮食来犒劳敢死的勇士让人拆下车辕当柴烧杀牛设宴款待战士凡有市场的城邑没有不停止营业而为战争服务的这实在是虚耗国家财富的做法啊在开战的第二天尸横遍野人们扶着受伤的将士死者的家属倾尽家财安葬亡者受伤将士耗尽钱财以求医问药平安返家的在家中欢聚饮酒作乐这些花费和死伤者的开支相等所以人们在战争中的消耗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军队出战矛戟折坏弓弩损坏战车破坏战马疲惫箭损失大半甲胄和兵器是官家自己花钱买的有的被士大夫藏起来有的被军中杂役窃取即使用十年的土地收成也补偿不了国家有这两种耗费而能使诸侯服从的那就太少了攻城的消耗很大百姓修补遮蔽矢石的用具运送战车国中的人为制造兵器而疲惫战士为开挖地道等徭役而困乏将官身不离铠甲一年之内能够攻下敌城就算很快的了上面的长官由于久战而倦于教化士卒被兵器伤残所以攻下了三座城还能战胜敌人的就太少了从前智伯瑶攻灭范氏中行氏杀死他们的君主灭了他们的国家又向西包围晋阳吞并了两国又使一位国君处于困境这可以说是用兵盛极一时了然而智伯瑶终于身死国亡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他把战争放在首位灭掉范氏中行氏所招来的祸患从前中山国调动全国兵力奋起迎击燕赵两国在南边的长子作战打败了赵国在中山国以北作战战胜了燕军杀死燕将中山国不过是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却对抗两个万乘大国两次作战都取得胜利这算是用兵的典范了可是中山国最终灭亡国君逃亡齐国做了臣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战事不节制招来的祸患由此看来由于战争导致败亡的事可以从历史事实中看到例证现在有的国家竭力战争且屡战屡胜守城不被攻克这不仅让人感到难以办到而且也害人不浅那么诸侯必然视他为仇敌了那些贤明的国君与精明明察事理的相臣他们不动武力而诸侯会服从态度谦让而丰厚的财物会到来所以英明的君主作战不必出动兵力就能战胜敌人不必运用攻城的战车敌国的边城就会投降百姓还没有觉察而王业就已经完成那些英明的君主处理事务费用少时间虽长却可取得长远的利益所以说把战争放在后面可让诸侯归附并加以驱使安徽省新高考学年高三月热身卷一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帝天性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英宗尝遣内侍止之帝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尝用扇帝谓文彦博等曰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新判汝州富弼入见以足疾许肩舆至殿门坐语从容至日昃问以治道弼知帝锐于有为对曰人君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窥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其意又问边事弼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先布德泽愿二十年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帝默然良久又问为治所先弼曰阜安宇内为先帝称善八月辛亥迩英讲读已召司马光问以河北灾变光对曰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对曰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初帝欲用安石以问曾公亮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不可大任帝曰卿谓安石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邪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使为政恐多变更帝又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猬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凡四问皆以此对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耳帝曰然则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B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C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D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宗即宋英宗文中是以庙号相称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B临御既可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可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文中指前者C辛亥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与辛亥革命中的辛亥相同D侍读古代官名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者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以有学术者充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神宗勤奋好学注重礼仪请教学问时忘记进膳因此英宗曾派遣内侍去阻止他每次正衣冠与拱手都非常注意即使在最炎热的时节也未尝用扇B宋神宗体恤官员虚心求教因富弼有足疾允其坐轿到殿门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富弼进言应广布恩德以阜安宇内为先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C宋神宗关心民生察纳雅言迩英阁讲读结束后召见司马光询问河北灾变的情况在谏官宰相等官员的任命问题上广泛听取并采纳大臣们的意见D宋神宗正视困境锐意改革他曾对文彦博等人表示天下敝事至多已经到了不可不变革的程度对王安石所说的改变风俗设立法度深表赞同和接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2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14关于谏官的选用宋神宗和司马光的看法有何异同请依据文本加以说明10B11C12C131饥荒之年金钱布帛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只有粮食一日不可缺少应该多多运送江淮的稻谷来赈济灾民2皇帝不认为他们的意见正确最终任用王安石对他说大家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通晓政务14同都认为谏官难以选拔异宋神宗更关注谁可以担任谏官这一结果司马光强调谏官的选拔标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三月十日早晨神宗对文彦博等人说现今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理财因为养兵戍边需要巨额军费所以国库不可不丰足大臣们应该共同留心注意节省用度急务是偏正结构急是务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府库指国库作不可不丰的主语不能断开大臣作宜共留意节用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辛亥革命中的辛亥相同说法错误文中的辛亥是纪日辛亥革命的辛亥是用来纪年两者不相同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询问河北灾变的情况在谏官宰相等官员的任命问题上广泛听取并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凡四问皆以此对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可知在宰相的任命问题上宋神宗并没有采纳大臣们的意见另外河北灾变的河北为古今异义词应解释为黄河以北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饥馑饥荒漕通过水道运送济赈济2然正确竟最终以为认为但只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相同由宋神宗的问话谏官难得人和司马光的回答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可知他们都认为谏官难以选拔不同由文中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可知宋神宗更关注谁可以担任谏官这一结果由文中对曰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具此三者诚亦难得可知司马光强调的是谏官的选拔标准参考译文神宗皇帝天性好学请教学问有时到天晚忘了吃饭英宗常派内侍去制止他皇上穿得整整齐齐拱手站立即使酷暑天也从未用过扇子神宗皇帝对文彦博等人说天下敝事太多不可不进行变革三月十日早晨神宗对文彦博等人说现今最迫切要做事情就是理财因为是养兵戍边需要的巨额军费所以国库不可不丰足大臣们应该共同留心注意节省用度汝州新判富弼入朝觐见因为脚有疾病神宗允许他坐轿子到殿门延请富弼就坐从容地与他谈话到太阳西斜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不提用兵之事也不应该重赏立下战功之人战争一爆发所带来的灾祸不是小事神宗沉默了很久又询问国家治理的先后顺序富弼说要以富足安宁宇内为先神宗称赞他说得对八月辛亥神宗到迩英阁讲读结束召见司马光向他询问黄河以北的灾情变化司马光回答说饥荒之年金钱布帛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只有粮食一日不可缺少应该多多运送江淮的稻谷来赈济灾民又问道谏官难以任选谁可以胜任呢司马光回答说凡是选择言官应以三件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第二注重爱惜名节第三懂得治国的纲领要旨这三者全都做到确实是很难得最初宋神宗想要起用王安石询问曾公亮的意见曾公亮大力推荐他唐介则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神宗说你认为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王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让他处理政事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宋神宗又问侍读孙固说王安石能不能做宰相孙固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够胜任侍从或献纳之职宰相要有宰相的气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都是合适的人选总共问了四个人都用这样的话来回答皇帝不认为他们的意见正确最终任用王安石对他说大家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通晓政务王安石回答说治理天下的理论正是用来处理社会上的事务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神宗说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说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神宗认为他说得对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安徽省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效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建成元吉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无忌曰吾怀此久矣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乃入言世民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庚中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毂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内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B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C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D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救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汉梁孝王故事与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两句中的故事含义不同B上意遂移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移字含义相同C何以为辞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D周公之事指周公东征处死两个兄弟文中房玄龄的意思是想劝李世民处死两个兄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建成晚上召李世民饮酒想趁机毒死他但是失败了后来他与李元吉多次向皇帝进言迫害李世民B皇帝念及李世民对国家功劳巨大想要让他在洛阳居住以避开李建成但是最终被李世民拒绝了C秦府僚属非常忧虑他们劝谏李世民及时行动除掉李建成李元吉以解除危险拯救国家社稷D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从战马摔下险些为李元吉所杀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救下李世民杀了李元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幸西官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4分2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4分14李世民为什么会发动玄武门之变请简要说明3分10B原文标点为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11A两个故事含义相同都是旧事旧例的意思12B但是最终被李世民拒绝了错根据原文将行可知李世民听从了唐高祖准备前往洛阳131皇上驾临西宫询问李世民的病情对李建成下令说秦王平素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得再与他夜间饮酒幸敕素各1分句意1分2况且他性格刚烈如果再加上挫折压抑恐怕不能忍受心中的忧伤郁愤假如染上意想不到的疾病陛下后悔怎么来得及胜或何及各1分句意1分14李世民不断受到李建成李元吉的迫害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李世民的僚属对情势感到忧虑极力劝李世民发动兵变并积极谋划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给3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建成在夜间召李世民与他饮酒用毒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口剧烈疼痛吐了几升血淮安王李神通扶着他回到西宫高祖驾临西宫询问李世民的病情对李建成说秦王平素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得再与他夜间饮酒又对李世民说第一次提出反隋的谋略平定了海内的敌人这都是你的功劳我打算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再说建成年长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我不忍心再夺去他的地位我看你们兄弟之间似乎难以相容同住在京城必然发生纷争应当派你返回行台去让你居住在洛阳陕州以东广大地区都由你统领还让你建立天子的旌旗像汉代的梁孝王一样李世民哭泣泪下以不愿远离高祖膝下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西都两地路程相距很近我想念你就去那里不要烦恼悲伤李世民准备出发时李建成李元吉互相商议说如果秦王到了洛阳拥有土地和军队就再也控制不了他了不如把他留在长安那他只不过是一个独夫而已想取他性命也是很容易的于是暗中让几个人秘密向高祖上奏说秦王身边的人得知前往洛阳的消息无不欢喜雀跃察看李世民的意向恐怕是不会再回来了又派亲近宠信的大臣向高祖陈述利害高祖于是改变了主意让李世民去洛阳这件事也就半途而废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后宫妃嫔们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诬陷李世民高祖相信了他们将要治李世民的罪陈叔达劝说道秦王对国家有大功是不能废黜的况且他性格刚烈如果再加上挫折压抑恐怕不能忍受心中的忧伤郁愤假如染上意想不到的疾病陛下后悔就来不及了高祖于是才停止李元吉暗中请求杀掉秦王李世民高祖说他有平定天下的功劳罪状不显着拿什么作为借口呢李元吉说秦王最初平定东都洛阳后观望形势不肯回来散发钱和丝绸来树立他自己的威信又违背陛下的命令不是造反又是什么应该赶紧把他杀掉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高祖没有答应秦府的僚属人人忧虑恐惧不知所措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对比部郎中长孙无忌说如今矛盾已经形成一旦祸患暗中发生岂止是秦王府一败涂地实际上是国家存亡的忧患不如劝秦王施行周公平定管叔蔡叔的行动以便安定皇室和国家存亡的机运已经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行动就在今天长孙无忌说我有这种想法已经很久了只是不敢讲出来现在您所说的正合我的心意请让我禀告秦王于是长孙无忌进府告诉李世民他们的想法李世民又召房玄龄商议这件事房玄龄说大王的功劳可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的大业今天的忧患危机之事是上天赞助于您的希望大王不要再迟疑不定了于是又和秦王府属吏杜如晦一起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六月庚申初四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入宫在玄武门埋伏下士兵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发觉情况有变即刻拨转马头向东准备逃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在后面呼喊他们李元吉拉开弓向李世民射箭连续拉了三次弓都未能满弓射箭李世民用箭射死李建成这时尉迟敬德带领七十多名骑兵相继赶来把李元吉射下马李世民的马受惊奔跑进入树林中被树枝所绊摔倒不能站起李元吉急忙赶到夺过弓来想扼死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赶来大声叱喝他李元吉想跑到武德殿被尉迟敬德赶上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