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我国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争霸战争的情况和作用,其中涉及的战役比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典故记忆各国之间的战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己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斗争史实。
2.引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培养学生收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1)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2.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3.通过讲述学习管仲改革等,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齐、晋称霸。
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二)教学难点
1.分析争霸的胜负因素。
2.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影响。
●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法。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设备、投影仪。
(二)素材准备
地图册、战国和春秋时期的形势图、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视频。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在第6课中,我们介绍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并学习了西周的盛衰,同学们回想一下,东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春秋和战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教师引出春秋和战国时期是我过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板书)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讲授新课)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的地位下降。一些较大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他们,他们展开攻势,咄咄逼人,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斗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板书)一、春秋五霸
教师展示“春秋列国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著名的“春秋五霸”是哪几位?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板书)1.“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诸侯争霸的实质:
政治上:号令诸侯
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3.齐桓公首成霸业
教师展示“春秋列国形势”图,指导学生找出齐国的位置,阅读课本41页第一段及阅读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齐桓公问什么能够称霸主及其称霸的影响?(请学生代表发言)
(板书)(1)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板书)①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板书)②任用管仲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提示学生了解管仲改革的内容)
(板书)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深得民心(教师解释“尊王攘夷”口号的实质: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板书)4.晋楚争霸
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了国王之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而此时的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楚晋之间的矛盾最终越来越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1页后两段内容,学生讨论思考: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有谁能讲述一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板书)(1)城濮之战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补充和肯定鼓励。晋文公“退避之舍”可谓是一箭双雕,诚信、歼敌两不误。“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过渡: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外,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加入了争霸战争?
(板书)5.江南的吴越争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指出成语“卧薪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