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3.1命题、定理与证明
课时
1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够把已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确定其条件和结论,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2)了解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对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命题定理和证明等概念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在对真命题进行证明的过程中感受几何中推理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真命题的分析证明,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2)在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能确定其条件和结论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难点:对于文字叙述的真命题的证明.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课堂导入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平行线有哪些性质?有哪些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
1.分析教材P54的四句话,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总结命题的定义.
2.对于每一个命题,我们都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条件,另一部分是结论,条件是 ,结论是 .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是条件, 是结论?把教材中的4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结合例1自学命题的改写与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判断.
4.由条件作出的判断一定正确吗? 是真命题、 是假命题.怎样判断命题的真假?
5.真命题一定是定理吗?什么是定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吗?
6.什么是证明?证明命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7.自学课本P54~57,整理本节中的概念,总结文字证明题的基本步骤.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老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合作探究
1.讨论
小组讨论自学指导中出现疑问的地方.
2.组织学生学习命题的定义和如果……那么……的形式的改写,探究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3.组织学生学习命题真假的确定方法和注意问题.
4.组织学生学习定理和证明的定义.
5.组织学生探究证明命题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注意问题.
续表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
1.易错点:
(1)在把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时,没有补充适当的语言文字以至语句不通顺;
(2)由于定理是真命题而误以为真命题就是定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