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与证明 教案(表格式).doc

297阅读 | 14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与证明  教案(表格式).doc第1页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与证明  教案(表格式).doc第2页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与证明  教案(表格式).doc第3页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与证明  教案(表格式).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尽头 上传于:2024-06-14
命题与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但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了解定理、逆定理和互逆定理; ②知道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体验、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②体验、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命题和逆命题的关系;掌握证明的格式和步骤。 难点:运用基本事实和相关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问题,复习引入。 问题1: 如何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是命题?如何判断真、假命题?回顾教材是如何说明一个真命题正确的。 问题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指出它们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思考回顾:命题与真假命题的概念与判断方法;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创设情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问题使前后知识自然衔接。 (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