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课程)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
授课日期
课时
2
班级
授
课
方
式
讲授 演示 提问 指导
作业题数
拟用时间
教
学
目
的
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听懂别人说的话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说话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选
用
教
具
挂
图
无
重
点
如何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
如何才能让别人听懂自己说的话
难
点
怎样让别人理解自己、怎样让自己理解别人
教
学
回
顾
说
明
授课教师:周才烈 审阅签名: 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第 1 页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
一、导入:《三国演义》第43回是“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这是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时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外事”活动,其精彩的发言,雄辩的才能让我们倾叹不已,虽然我们远不具孔明之才,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做到。
【案例】
一顾客到饭馆吃饭,饭中沙子很多,顾客把沙子吐出来,放在桌上服务员见此情景很是不安,抱歉地说:“净是沙子吧?”顾客摇头微笑地说:“不,也有米饭”
评析:听话——顾客的抱怨;
说话——服务员换位思考的说话,达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
【案例】某人请客,见有些人没来,就说:“该来的没来。”已经来了的一些人自感不受欢迎,拂袖而去。请客者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其他的人也都走了。
【案例】
还有一个比较粗俗些的。说一位学政负责按试某县,童生卷子乱七八糟,根本都不会写八股文,评了半天,勉强依照规定录取了三名。卷子上得写评语,怎么写呢?第一名的评语是「放狗屁」,第二名的是「狗放屁」,第三名的是「放屁狗」。有人看了考官评语,纳闷地问:「都用同样三个字,有一二三名差别吗?」考官解释:「这里面学问大了。第一名的,是人,但偶尔放放狗屁;第二名的,是狗,放的当然是狗屁,不过除了放屁还有别的本事;第三名的,就是除了放屁,别的事都不会的狗了!」
【案例】
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话要说在有用的地方”
二、课程内容:
(一)听话的要求:在接受信息、听人说话时,要做到: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
1、听完整:就是要耐心地听,要把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从头至尾地听完,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信息。在听别人大段叙说时,要有耐心,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般不要打断别人的说话,为了防止听有疏漏,或者记忆有误,听的同时可以记下一些重要的内容。
2、听明白:就是要仔细地听,把说话者表达的意思明白无误地接受下来。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抓住说话者的说话意图,三是要抓住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内容主旨。
教 学 过 程
第 2 页
【案例】
在日本吉原市大野町的东海道线上,有位少年卧轨自杀经警署调查,死者是富士宫北高中二年级一位16岁的学生,死因是一句气话而引起的当夜死者因看电视而没有做功课,父亲知道后骂了他一句:“真是人头猪脑,还不如去死”不料,这句气话却导致了这场悲剧。
评析:即使作为父亲,也要尊重自己的儿子;儿子应正确理解父亲的话。
3、听深入:就是对得到的话语信息既要能听出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又要做出积极能动的心理反应。
【案例】
周恩来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经在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之后,他谦和地请记者们提问题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总理听出了这一问话的目的,坦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正色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紧接着总理说:“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记者们十分佩服总理的聪明才智。
评析:听话——周总理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听出了弦外之音;
说话——周总理答非所问,巧妙应对
(二)说话的要求:说话,是一种艺术,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要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从说得对、说得清、说得好这三点要求着手。
1、说得对:就是指说话时语音要准确、语意要正确。从语音方面来说,要求发音准确,不能让人听误会了。例如,“清炒猪肝”不能说成“青草猪肝”。从语意方面来说,要求说出的话意思要明确,不能产生歧义。如:请同学们在9月17号前来报到。话语中有些语句从字面上看是完全相同的,但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在书面语言中,要正确加以理解,必须使用标点符号;在口语中,可以运用停顿的方式来避免歧义。如: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教 学 过 程
第 3 页
2、说得清:就是指说话时思路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说话前,要考虑说话的中心,并且围绕着中心,理清思路,考虑话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怎样展开,做到胸有全局,说话就会顺当得多。说话时,要言之有序,就是说话者要注意说话有条理,有顺序,有层次。说话的内容通常由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开头部分可以引出话题,也可以阐明说话的主旨,或亮出自己的观点中间部分围绕自己说话的目的进行阐述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说话的主体,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这一部分的条理化这部分的条理可以用“打腹稿”的办法,说话前先理一理“序”,可以运用序码提示法——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同时,将各层次的主要意思概括成一句话这样,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说话时能把层次的内容凸显出来,既层次分明,又能让听者了然结尾部分总结自己说话的内容,突出主旨。整个说话的过程,应当针对听者的接受心理,按轻重缓急安排好先后,处理好详略。
3、说得好:就是要讲究说话艺术,追求说话效果。说话不但要听人听清、听懂,还要使听话人产生共鸣,受到鼓舞这就要求说话者对说话的对象和评议的形式进行一定的研究,选择最佳的方案说话者要研究听你说话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组织得体的话语。
所谓得体,就是说话要适时、适情、适势,一切以适度、适当为原则。新年之前,几位干部带着两个青年工人去看望退休的老师傅,代表大家送温暖。他们来到一位退休20多年的老师傅家,两个青年工人格外热情,见面后便问:“您老好啊,身子骨硬朗?” “硬朗,硬朗。”老人直笑。 “您老今年高寿?” “八十多了,快八十三了!” “好啊!人生七十古来稀,您都八十三了,厂里数您最长寿,您是冠军吧?” “哪里,要说冠军得数老宋头,他活了八十六。可是年纪不饶人,他不久前还是去世了……” “呦!这下好了,该轮到您了!”
教 学 过 程
第 4 页
所以选择得体的话是很重要的。言之得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看对象说话:对不同性别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年龄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发展方向的人说不同的话,对心境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案例】
一个人口普查员问一位乡村老太太:“有配偶吗?”老人怔了半天,然后反问:“什么配偶?”普查员只得换一种说法:“是老伴呗”老太太笑了:“你说老伴不就得了,俺们哪懂你们文化人说的什么配偶呢!”
评析:说话不看对象,当然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二是看场合说话: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下对同样的人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场合有庄重和一般之分,有喜庆欢快和悲痛沉重之分,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有自己熟悉的人与陌生人之分(即内外有别),场合有适宜多说和不适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