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把握作者的观点。
分析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理解中心论点及分论点与材料的关系,分析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论述的严密逻辑,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一)字词交流
顾颉刚(jié) 程颐(yí)
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启迪(dí)
停滞(zhì) 折扣(zhé)
(二)问题交流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怀疑精神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思考探究一深入思考回答)
(三)教师质疑
怀疑精神为什么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说明:了解学生初读课文情况,通过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为真正理解文章主旨作铺垫。)
二、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跟着顾颉刚先生探讨“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说明:导语重在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寻找发展点。)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一)本文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这种写法,既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说明:再次明确论点,了解作者借用名言提出自己观点的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自读课文,完成思考探究第二题。
预设: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梳理文章结构。
1—2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3—5自然段论述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6自然段论述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说明:借助思考探究二,明确观点,梳理文章结构,为进一步探究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做好准备。)
四、深层探究
(一)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入。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定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
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辨别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三)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交流点拨:第①句提出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⑥-⑩句举例论证论点;第⑪-⑬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说明:以上三个问题,意在让学生理清文章每一段论证思路及作用,深入理解每一句话论述的内容、角度及其与上下文的关系。这样的分析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突破教学的重点,弄清楚文章中哪儿是观点,哪儿是材料,材料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五、探究写法
为了证明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预设:
(一)举例论证:
第4自然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作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二)道理论证:
开头引用程颐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