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胸前传接球
教学设计
(六年级,水平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篮球——行进间胸前传接球
行进间胸前传接球发展学生的上肢和手腕力量以及上下肢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集体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增强自信心。本节课在小学阶段学习难度较高,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对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堂课设计在准备部分当中,我设计了专门性的侧身跑练习、熟悉球性的练习。进入课的基本部分,先让同学们复习原地胸前传接球动作,了解发力顺序及部位,然后让同学们通过练习慢慢巩固胸前传接球的动作,熟悉动作后我让两人一组进行徒手行进间传接球动作练习。之后让学生们尝试完整的行进间传接球动作练习,找同学展示后,一起探讨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将篮球想象成刚出炉的烤地瓜,完成快速传接球的练习,多数同学掌握动作后稍微加大传球距离继续练习。之后通过游戏接力游戏加大本节课训练强度。最后通过播放古琴曲,带领同学们以臂代笔写毛笔字进行放松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男女学生开始在身体形态和体能上出现差异,生理上相应地发生变化,学生的骨化过程正在进行之中,肌肉也逐渐增长,肌肉力量有所增强,但肌肉力量和耐力还较差。在动作协调性方面,骨骼肌和小肌肉群有了较大的发展,运动的准确性、灵巧性进一步增强。男生灵敏素质较好,好奇心强,学习兴趣容易得到激发;女生柔韧素质较好,平衡感强,但胆量小,力量不足,不太灵活,犹豫寡断,害羞。
由于学生在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上的差异,以及心理品质的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学练情景,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能够描述行进间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
2.使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接球时上下肢的配合。
难点:传接球的时机。
六、组织与教法
根据本课目标,教学组织与教法的设计思想是:
1.重视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通过学习让学生有所收获。
2.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要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两个结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体现接受式教学和新课程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3.教学过程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篮球——行进间胸前传接球”的兴趣和创新、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分组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传接球的技术水平,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互动来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老师在巡视中给予指导。
5.重视保护帮助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学会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七、教学流程
课的导入—热身活动--球操——熟悉球性练习——行进间胸前传接球——游戏——放松——小结
八、课时计划(第一课次)
教学内容
行进间胸前传接球
游戏《运球接力》
器
材
小篮球40个,呼啦圈8个
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能够描述行进间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
2.使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步骤
师生活动
组织方法与能力要求
准备部分
8分钟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安排见习生。
热身活动
围绕篮球场边线进行走动和跑动,跟随教师口令进行侧身跑练习。
球操
伸展运动
体转运动
弓步压腿
侧压腿
跳跃运动
导入课的内容任务与要求,强调安全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跑步热身;
教师口令指挥。
教师提示动作并领做;
学生模仿教师动作。
组织:体操队形
图1
要求:
集合快、静、齐
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组织:(如图1)成体操队形
图2
组织:男、女同学分别成两路纵队绕篮球场边线跑动
要求:步伐整齐,听从指挥。
基
本
部分
28分钟
熟悉球性练习
(1)双手抛球拍手
(2)两腿间绕“8”字
(3)拍球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