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说课
一、学习内容分析:
《线段》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在本单元中,《长度比较》和《度量》这两个内容与它紧密相关。《长度比较》中是通过“一端对齐看另一端”以及“数格子”的方法进行长度比较的;《度量》是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建立1米、1厘米及1毫米的长度量感,知道他们之间的进率并会度量物体的长度。这两个内容的知识为《线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线段》的知识也与二年级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有关,也是四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射线、直线的基础。
本课时学习《线段》主要分为三大内容:认识线段、度量线段、学画线段。从低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线段的认识不能从定义出发,线段是很抽象的平面图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从直观出发进而形成表象。因此,我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线段进行观察、比较,对线段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体会到线段的特点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度量线段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可以度量的”,还要掌握度量线段的方法。画线段不仅掌握画的方法,还进一步巩固了对线段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材质的绳、线,但生活中的线与几何知识中的线段又是不同的,生活中的线是立体的,也可能是弯曲的,几何知识中的线段是平面的、是直的。这既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经验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判断的时间,让学生在充足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出归纳出线段的特征,从具体实物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线段。
低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猜一猜、指一指、想一想、辨一辨、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教学目标介绍: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感受线段的特征,能利用线段的特征辨别线段。
2、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利用线段的特征辨别线段。
3、能正确量出线段的长度;能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4、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乐趣,逐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四、教学流程简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一、认识线段。从生活常见的绳线着手,把线拉直、拉长、斜放并把线的样子画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到线段的特点。再通过将不同长度线段的转动,使学生理解了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图形都是线段,和位置、长短无关。然后通过辨一辨、找一找的活动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在找线段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在物体的表面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