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渗透数学情感,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本节要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了教材呈现的形式进行教学,注重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 从学生生活感受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导入部分,情境引入,播放视频灾区小朋友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帮助他们,通过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钱就是人民币,可以帮助灾区小朋友重建家园。在课堂上,模拟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体现教学情感的渗透,以便进行下一步教学。换钱游戏,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关系。最后通过小小商店买东西活动,让学生体验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
二、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三、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52页~53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对学生可以利用人民币帮助他人,进行情感渗透。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实物:铅笔、直尺、橡皮、练习本,标价卡: 1角、2角、5角、1元等,汉字卡片:壹、贰、伍、拾、佰。
学具准备:人民币学具,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播放灾区小朋友生活视频,引出怎样帮助他们的问题, 进一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民币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亲自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并不多,课前学生向家长或到社会上去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导入新课。)
导语:钱可以给灾区小朋友买吃的,生活用品,甚至能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钱在中国又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2、献爱心活动
设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有了钱,你们愿意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
生:愿意。
师:我们今天就来模拟一场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
(活动结束)
师:谁能告诉我他刚刚捐了多少钱吗?
学生分别回答,初步认识部分人民币。
3、老师展示人民币,考考大家游戏,加深对人们币的认识(根据生活经验,大部分孩子能基本认识)。
设问:你们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以看人民币的图案,可以看上面的数字。
4、认识人民币单位和汉字。
教师课件展示两张分别是1元和1角的人民币。
设问:这两张人民币上面都有数字几呀?
设答:数字1
但是他们的面值一样吗?
不一样,他们分别是1元,1角(板书1元,1角),说明我们还要认识人民币上的汉字。
展示汉字卡片,引导孩子认识人民币上的汉字。
出示第三张人民币1分,让学生发现这三张人民币的区别。
学生发现:它们都有数字1,只是后面的汉字是元、角、分不同,引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
5、人民币正反面图案认识。
设问:除了人民币上面的数字和汉字,你还认识哪些图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
对国徽的认识,引出我们要爱护人民币的思想,让孩子总结怎样爱护人民币。
6.对比认识硬币和纸币。
出示三个分别是1元,1角,1分硬币
设问:这些都是多少钱?
学生答:1元,1角,1分,
出示纸币分别是1元,1角,1分。
设问:刚刚我们也认识了1元,1角,1分,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设答:它们价钱一样,但是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引导根据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人民币有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对应的硬币和纸币,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
二、元、角、分的关系
1、 换钱小游戏,认识角和元的关系。
设问:老师这里有一张2角钱,能换成几个1角钱呢?谁能帮老师换?
组织学生思考,上台换钱,并带领大家一起数一数(建立简单的人民币计算的思想) 。
设问:老师这里有一张5角钱,能换成几张1角的呢?(在刚刚换钱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练习)。
设问:老师这里有一张1元钱,能换成几张1角的呢?
让学生引出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反向思考10角等于多少元呢(板书10角=1元)(通过换钱和数钱,使学生认识元和角的关系和进率。)
2、导语:我们先来研究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呢?请小朋友一起数一数。 1分1分的数,数到10分。
问:猜一猜,10分是几角? 板书:1角=(10)分
(通过数一数,使学生了解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和进率。知道1角=10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三、 实际应用
1、 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