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 教案
课题
《说书人》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师陀小说的散文化风格。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
3.品鉴作者在文中投注的情感,通过思考获得感染和熏陶。
重点
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了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师陀的《说书人》,且听我一一道来(拍惊堂木)【动作直观感受说书艺术】
2、播放视频单田芳大师的《三英战吕布》
(听地我是心潮澎湃,真是听君一回书,胜似一台戏。我们看单大师长袍加身气质非凡。师陀在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位说书人的形象,课前我们进行了预学,下面我们来交流点评一下。)
【自主学习】
1、解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 “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人。
2、作者简介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说书人》最初收集于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等,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
3、背景
《说书人》采用散文通常采用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作者通过“我”的叙述,让“说书人”的故事呈 现在读者面前,读者随着“我”的视角,感知“说书人”的故事,了解“我”的内心活动。作品淡化了故 事情节的叙述,强化了人物情感的抒发。通过叙述、描写刻画了“说书人”的形象,通过议论、抒情展示 “说书人”身上富有光彩的一面。
师陀的生养地是河南省杞县化寨村,他在那里读私塾,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14岁到杞县县城读小学,后到开封上中学。虽然师陀的代表性作品《果园城记》的背景不是杞县,而是他的一个共产党员朋友赵伊坪的家乡——河南省郾城,但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说:“这是我的果园城。其中的人物是我习知的人物,事件是我习知的事件,可又不尽是某人的写照或某事的拓本。”风景是郾城的,人事却是故乡的,“我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是怀念那广大的原野”。1936年,师陀从北京到上海,途中在郾城(果园城的原型)住了半个月,顺便回了杞县,却没有回自己的家里住。这一次的回乡引发了《果园城记》(1938-1946)的写作。对比作者的经历和作品,我们发现,一方面作者不愿也不想回家,甚至过家门而不入,另一方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