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示。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对于文言文摄取的知识不多。
难点分析
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阅读和理解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还原三句话出处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2.举实际案例帮助理解,从而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端正学习的态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其实从过去的《论语》、《礼记》,《吕氏春秋》到隋唐时代的雅赋带到《水浒传》,几千来来中国人一部又一部的文学史,就是自己的读书史,那么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创作和逐步的去积累摸索中,总结了很多的读书方法,以至于流传至今影响后人,今天我们去课文中了解古人对读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师范读,正字音。
读注意多音字。
划分节奏读,熟读后背诵。
自由阅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1)敏:勤勉。
(2)好:喜好。
(3)耻:以……为耻。
(4)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5)知:同“智”,智慧。
(6)识:记住,这里读zhì。
(7)厌:满足。
(8)诲:教诲。
2.小组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①译文: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用视频播放小故事讲解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何意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敏”即是勤奋。在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努力地去工作、学习,当然要付诸行动,嘴上空谈又有什么意义呢?还要能坚持,有恒心和毅力。即使是受外界干扰,仍旧能继续学习,那样才能算是“敏而好学”。 在学习过程中必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也是难免的,有何“耻”而言?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②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从哪一方面来讲的?(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④示例: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 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①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②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③读解: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