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古人谈读书
ppt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这是孔子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师:但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新授
Ppt:第二则
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自由读
师:请个同学试试
生1:读
还有谁想来读一读
生2: 读
师:第一遍就读的这么有感觉,那划出节奏,肯定会读的更好!
Ppt:划出节奏文
师:请个同学读读
生1:读
师:点评并指点((古人读书不同于现在,讲究慢而有韵味,语调上抑扬顿挫,音断气不断)
师:谁能像古人一样读给我们听听
生2:读
师:有点感觉了,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起
生:齐读
师:在古文里,这些也,矣,乎,最能体现古文味儿了,自己试一试这两句。
Ppt:记亦不能久也(变红色),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变红色)
生:自由读
师:谁来分享分享
生1:读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也字拖长一点,就能体现古文味儿了
师:范读
生1:读
生:齐读
师:点评(古文的韵味出来了,再来一句)
Ppt: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变红色
师:范读
生:齐读
师:有点感觉了,要是把古文的意思理解透彻了,相信你会读得更有韵味,接下来请(注意手势)
Ppt:自读要求
1.结合注释和课前预习,读懂每句话意思
2.讨论理解句中重点词(关键字)的意思
师:开始
师:孩子们读懂了吗?把你知道的某个词或是某句话分享给我们听。
生12345
师:孩子们,在古文中有不少字的意思在今天发生了变化
ppt:出示(尝,谓,急)的古义
师:比如,谓,在古文中的意思是
生:齐读
师:想想今天的谓有哪些意思
生123(称谓,所谓,无谓)
师:尝在古文中的意思是
生:齐读
师:今天的意思有哪些
生:(品尝,尝试,何尝)
师:急呢?古义是?
生:要紧,重要
师:今义呢
生:(着急,急忙,急匆匆)
师:这就是古今义的区别(ppt出示,古今义之别)(齐读)
师:现在我们理解古文的意思,请同学们有韵味的读一读。
余尝谓有三到
生:齐读
师:朱熹曾经提到的方法是——
生:心到,眼到,口到(齐读)
师:三到之中,哪个最重要?请用文中句子回答
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师: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思想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怎么会不到位呢?是不是只有这个原因,还有吗?
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此处如果生答原文,师用现文点评,生答现文,师用原文点评)
师:心思不在书本上,眼睛就看不仔细,思想和眼睛不能专心致志,就只有随意诵读,一定是记不住的,就算记住了不久也会忘记。
师:心到,眼到,口到,这是我们读书的基本方法,但要做到博学多才,仅仅是这三到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ppt出示:第三则
师:谁愿意来读给我们听
生1:读
师:此三者缺一不可(ppt)哪三者
生:有志,有识,有恒(ppt)
师:志,事多,恒,这三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Ppt出示:有志(ppt)
生1:志是志向
师:作为读书人应该树立远大志向,明确读书目标
师:识呢
ppt出示:有识(ppt:知识,见识)
生2:知识(或者见识,如果没有说出来,引导,(这个识除了知识,应该还有见识,见地的意思)说出来了点评(你们理解的很好,把掌声送给她):因为作为读书人,你不仅应该具备基本的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思考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见识,因此这个识就是知识,见识的意思)
师:那恒呢?
ppt出示:有恒(注意都用红色字体)
生:恒就是恒心(ppt)
师:恒就是恒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