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其二 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焦课标
本单元语文要素为“根据于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人文主题为“读书明智”。
梳理信息的方法主要有圈画关键词、抓住全文线索、抓住写作顺序、分条列信息、画思维导图、画表格等。根据单元要素以及课后习题本单元主要对焦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提出整合有价值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其中对第三学段提出要求: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任务群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一定是相互交融的,对于《古人谈读书 其二》这篇文言文,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分析长江习题以及与后一篇《忆读书》相关联,认为思辨性同样重要,甚至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所以在这次教学中将任务群主要定位于思辨性阅读与交流,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为辅,利用实用性工具思维图促进思辨生成。
2.分析教材
(1)单元分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苏轼劝慰落第秀才安忳的赠别诗,告诉他读书要做到“熟读深思”,才能烂熟于心,融会贯通。用这句诗来点明单元人文主题,一是告诉大家,这个单元的选文内容都跟读书这件事有关(《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都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编排内容和任务;二是指明要从这些文章中学习实践“熟读深思”的读书方法。
(2)本篇分析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以谈读书为主题,就是这样一篇内容浅显、内涵丰富且具有思辨性的文言文。
3.定位教学
采取的措施是以读为脉,初读明确观点,精读理清文章路,辨读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有方向地思辨,有实效地运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自己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难点——理解字句,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比如参考注释、单字组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等。所以,在字句理解的时候,可以稍微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去理解,教师只需要在关键字句上做点拨引导即可。
本班学生对此课已经学习过,基本掌握了课文中古人的读书态度与读书方法的涵义,所以在讲课时不再将重点放在文言文字词理解上,而是放在文章脉络和思路上,引导孩子学习古人论述中流露出的逻辑与智慧。
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小学文言文属于启蒙教学阶段,主要的任务不在于理解了多少文言字句,掌握了多少文言知识,而是形成初步的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所承载的思想文化。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朱子读书法”。
2.借助注释、联系学习经验理解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能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选文从不同方面围绕关键句表明观点。
4.通过关联词、思维图等学习支架,促进对内容的理解,文路的梳理,行文思路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能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选文从不同方面围绕关键句表明观点。
难点:通过关联词、思维图等学习支架,促进对内容的理解,文路的梳理,行文思路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