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备课教案.doc

62阅读 | 2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备课教案.doc第1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备课教案.doc第2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备课教案.doc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delusion妄想 上传于:2024-05-31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2.结构特点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第二件事,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第三件事,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地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三件事情在叙述上都清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相对完整。 3.写作特色 课文层次巧妙、过渡自然。课文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这三件事,而是采用了先出示结果,再追述原因的写法:一开头就向读者展现了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一节修身课上,魏校长和同学们围绕着“为什么而读书”展开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的读书目的,有的是为家父,有的是为明理,有的是为光耀门楣,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位男同学与众不同的回答让大家震惊,他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这位同学是谁呢?为什么小小年纪会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呢?顺应读者的疑惑,课文揭示人物的身份,阐明立志的缘由。原来是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他不愿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这样的欺凌。课文从生动的情境描写开始,制造悬念,步步释疑,引人入胜。自然的过渡又使事情之间衔接流畅。第10自然段是过渡段,既承接上文,回答这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是谁,同时引出下文对周恩来的介绍和立志缘由的叙述。 4.插图说明 教材在课题旁配有青年周恩来的照片,在课后题中用周恩来的书法作品《大江歌罢掉头东》作为背景图,可以拉近学生与伟人的距离。 5.习题运用 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可以结合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引导。 一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理解。 三是结合周恩来所写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来理解。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字音方面,可将平舌音、翘舌音和前鼻韵母的生字归类认读。“范”是前鼻音,可以借助熟字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惩、斥”都是翘舌音。 本课要求会写9个生字。“肃、凡、斥”是独体字,注意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晰、赞、效”几个字应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写字的时候注意。其余几个字的书写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各个部件的宽窄。对于笔画有变动的字可做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本文围绕周恩来少年读书时期修身课上回答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本篇课文讲了几件事情?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经历了什么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