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经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在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那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们要干什么?
师:那这节课咱们就去参加它们的宴会,帮动物们分一分食物。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森林聚会的场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探究新知
感受平均分:
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可是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看,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出示两只熊猫
师:你觉得熊猫会怎样分竹笋呢?一定把你的分法说出理由。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让你帮熊猫分竹笋,要分得公平,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帮熊猫分竹笋这一过程,学生找到很多种分法,体会多种分法里面感受平均分只是其中一种分法,为教学平均分的意义做铺垫】
理解平均分。
师:把6个竹笋公平的分给两只熊猫,我们来一起动手分一分。出示合作导航:把6个竹笋公平的分给两只熊猫,可以怎么分?第一步:小组合作,用学具袋中的6个圆片代替竹笋分一分,分完后小组内相互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第二步:想一想还有其它分法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组的分法演示给大家看呀?根据学生不同的分法,教师提问:①为什么刚才分竹笋时,给熊猫宝宝几个,就要给熊猫妈妈几个?②6个竹笋分到最后还剩几个?③最后每只熊猫分了几个竹笋?让学生体会出这些方法熊猫的竹笋分的同样多,才是公平的。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都帮熊猫把竹笋分完了。这些分法虽然不同,但是最后分得结果怎么样揭示概念“平均分”
师:像我们刚才为熊猫分竹笋的这种方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吗?
小结:演示师生共同整理给熊猫分竹笋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熊猫解决了问题,小猴子们也来了。他们想吃什么呀?师:小猴子也要求平均分,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师:联系刚才分竹笋的方法,小组合作用12个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分一分,再说一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说得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演示)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的方法很多都非常好,有的是1个1个的分的,还有的是2个2个分的,还有的是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桃子分完了以后每只小猴子分了几个呀?分得是一样多吗?同学们帮小猴子分桃子的方法应该叫做什么呀?生:平均分。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