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曾巩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曾巩
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①忧。
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
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②。
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③果满篝。
【注】①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灵湫: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③瓯窭:狭小的高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徇”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这里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忧百姓生计。
B.颔联写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
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已经实现。
2.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叹嗟
曾巩
夜叹不为絺绤单,昼嗟不为薇蕨少。
天弓不肯射胡星,欃枪久已躔朱鸟①。
徐扬复忧羽虫孽,襄汉正病昭回杳②。
力能怀畏未足忧,忧在北极③群阴绕。
【注】①胡星,星宿名,即昴星,古代以天象附会人事,用以象征胡人。欃枪,彗星,俗称扫帚星,主不吉;朱鸟,星宿名,可用于代指帝王宫殿。②昭回杳,指阴雨成灾。③北极,星宿名,在中国星占术中多代指皇帝。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含蓄雅致。
B.首联直接点题∶诗人夜里叹息,不为被薄衣单;白天叹息,不为吃不饱饭。
C.诗中运用借代,借助于多个星宿来表达内心的情绪,巧妙自然。
D.诗人认为外在的力量再强大自己也不畏惧,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无畏勇气。
4.诗人为何而“叹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即事
曾巩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尨①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②暖,月淡千门霿凇寒③。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注]①尨(mánɡ):毛多色杂的狗。②氍(qú)毹(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③谚曰:“霿凇重霿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理罢公事,收起官印,顿感轻松,因为百姓免于仅吃素食而欣喜。
B.颔联写粮食充足、里闾安定,透露出作者作为治理一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
C.颈联由室内写到室外,霿凇兆年丰,虚实相生,诗韵趣味俱存,境界由小及大。
D.颈联通过“一”与“千”“暖”与“寒”的对比,寄情于物,借景抒怀,突出国泰民安的景象。
6.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请结合诗歌的尾联对此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行
曾巩
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①称闲行。
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
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注】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成闲居常服。明朝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郊野之外的小路上草软沙乐,天气晴好,诗人拄着竹杖戴着乌帽悠闲出行。
B.鸟啼、风声、水声从听觉着笔,生动形象,“穿”和“送”二字尤为传神。
C.“转觉”意为突然觉得,诗人于郊外闲行之时顿悟人生,两字领起后四句。
D.诗的前两联写出诗人惬意愉悦的心情,而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
8.本诗的“闲”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楚泽
曾巩
楚泽荒凉白露根,盈虚无处问乾坤。
虫虫旱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
盗贼恐多从此始,经纶空健与谁论。
诸公日议云台上,忍使忧民独至尊。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通过与楚泽荒凉、白雾笼罩,营造了诗歌哀伤面又凄凉的氛围。
B.第三句点明了楚地荒凉的多种原因,虫灾频频泛滥,旱灾连年不断。
C.本诗颔联和颈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连年的灾荒恐将导致盗贼横行。
D.诗歌巧妙地运用叠词,强化了灾难的深重,暗含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10.诗歌最后一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凝香楼
曾巩
每觉西斋①景最幽,不知②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③,疑在香炉最上头。
注:①西斋:即凝香楼,位于大明湖畔。熙宁四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齐州由乱而大治,诗人倍感欣慰;此诗为诗人熙宁五年游大明湖而作。②不知:“仿佛忘却”之意,这里是诙谐之语。③临黄卷:细心读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上句写诗人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流露出悠然自得之乐。
B.颔联下句“千里耕桑”是想象之景,蕴含上任伊始的诗人对庄稼丰收的渴望。
C.颈联以“醒心”“清耳”来写湖光、泉水给诗人的独特感受,幽景中富有雅趣。
D.诗的最后写诗人把卷读书,感到仿佛置身香炉峰,此种意境颇令人向往。
12.后人论此诗,认为首联已含快慰自得之意,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D“‘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已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