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2.通过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乘法的顺序.
2.理解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道理.
教学难点
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的顺序格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用具
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练习十五第2题的鞋形计算卡片和相应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13×2
21×30
24×10
25×3
8×40
11×70
210×4
160×6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订正后指名说—说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指出:计算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多媒体演示教科书第63页例1的情境图.
师:书店新进了一套儿童科普读物,妈妈决定带着圆圆前去购买.你从图上能看出这套书的本数和每本的价钱吗?(学生回答,本数——12本,每本的价钱——24元.)
要想知道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算?(学生回答:用乘法计算.)
板书算式:24×12=
同时宣布课题:笔算乘法.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大约要付多少钱.
生:24×12≈24×10=240(元)
[学法尝试:由于是把第二个因数12当作10来乘,乘得的积会小一些,所以真正付的钱数比240元要多一些.]
2.我们能不能算出这套书准确的价钱呢?大家先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
算法.
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讨论、交流.
3.各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算法.
[学法尝试:我们是这样算出这道题的得数的;先用24×10=240,再用24×2=48,然后再把两个积加起来,240十48=288(元).]
师:真不简单,这样算是有其道理的,结果也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解决这样的三步计算呢?(在展示交流中,及时对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保护、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过程,给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繁简程度与特点的机会.)
点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24?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24?乘得的数是多少?写在哪?为什么?共同解决怎样算的问题.
[学法尝试:我会算了,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24,得48,个位上的8与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因为是十个24,积应是240,所以1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