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证明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梳理本章知识,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掌握证明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能够利用尺规作出满足条件的图形.
二、课前准备:课件、学案、圆规.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以问题为指引,通过具体的问题,分析考点,归纳提炼性质,构建知识框架!
一、模块一:性质和判定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本章所学习的相关基本知识,如定理、逆定理等.
问题1: 结合本章目录,你能说说本章主要研究了哪些内容吗?
设计意图:目的让学生们纵观全章,初步构建基本知识框架,
问题2:作为证明基础的八个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八上平行线的证明了解过得8个基本事实,让学生理解本章的理论依据,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二、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20° B.40° C.50° D.80°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腰AB=AC=10cm,底边BC=12cm,则△ABC的角平分线AD的长是________cm.
归纳小结1:性质篇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互相相等.
4.如图,已知AD是△ABC的高,由下列条件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写在横线上)
①∠BAD=∠ACD;
②∠BAD=∠CAD;
③AB=AC;
④BD=CD.
5.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且DE⊥AB,DF⊥AC.
求证:△DEF为等腰三角形.
变式: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且DE⊥AB,DF⊥AC.
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6.如图,△ABC,△CDE 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AE = BD;
(2)若 BD 和 AC 交于点 M,AE 和 CD 交于点 N,求证:CM = CN.
变式: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平分∠ACD,CE=BD. 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
归纳小结2:判定篇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两个角等于60º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两平行直线上,如下图,∠1+∠2= 度.
8.在△ABC中,a,b,c是其三条边,不能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3∶4∶5 B.∠A-∠B=∠C
C.∠A∶∠B∶∠C=1∶2∶3 D.∠A∶∠B∶∠C=3∶4∶5
9.命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
10.利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小于45°”,应先假设( )
A.直角三角形的每个锐角都小于45°
B.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大于45°
C.直角三角形的每个锐角都大于45°
D.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小于45°
11.如下图,AB,ED分别垂直于BD,点B,D是垂足,且∠ACB=∠CED.
求证:△ACE是直角三角形.
归纳小结3: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1.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切记!!!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SSA)
3.与一般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不相等,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相等(用反证法证明).
说明:
1.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