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
2.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
3.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恰当运用。
4.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5.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6.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借助资料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丰富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呢?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学生齐读“交流平台”第一、二段话。这两段话告诉我们,可以借助资料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写作背景是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不能自立,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有人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无耻谰言,揭穿他们的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写下了这篇文章。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梁启超先生对中国少年及少年中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祖国强盛的极大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生齐读“交流平台”第三段话。
(1)这段话又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2)例如,读《圆明园的毁灭》第1自然段时,可以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以体现沉痛的心情。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这一课,我们一起来试读一次。(师带读)有没有感受到这种痛心的感觉?(有)再读一次,重点感受其中的情感。
(3)再如,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第1自然段时,语调高一点,读出节奏,才更有气势。学生试读。(师指导,再读)
(4)学生先自由练习朗读,然后齐读,接着教师指导朗读,最后再齐读。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请同学们齐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词语。
1.自由讨论: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每组词语中上面的词语都含有褒义,是用来赞美他人的;下面的词语都含有贬义,是用来贬斥他人的。)
2.像这种可以用来赞美他人的词语,我们把它叫作——褒义词。简单来说,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等感情色彩的词,就是褒义词。“举世闻名、兴高采烈、足智多谋、呕心沥血”4个词语是不是符合上面的描述呢?(是。)所以,它们就是(褒义词)。
请任选一个写一段话。(举世闻名——我们家乡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公园,古色古香的凉亭高高地耸立在一座假山上面,怪石嶙峋的假山别具风格,平坦的小道伸向远方,姹紫嫣红的花朵争奇斗艳,水平如镜的湖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虽然比不上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不同凡响的中国奇迹——长城,但这座公园的美景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同学们能再举出几个褒义词吗?(美不胜收、见义勇为、舍己为人……)
3.可以用来贬斥他人的词语,我们叫它——贬义词。贬义词一般包含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的情感。像“臭名远扬、得意忘形、诡计多端、处心积虑”4个词语,就属于(贬义词)。
同样,任选一个写一段话。(处心积虑——为了升到更高的职位,他并没有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是处心积虑地给竞争对手设计陷阱。)
(二)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句子,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1.观察第一段,哪些地方使用了顿号?(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再观察第二段,哪些地方使用了顿号?(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你发现了什么?(使用顿号的词语都表示同一性质。)所以,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顿号?(同一性质表并列的词语中间使用顿号。)
2.相比顿号,我们对逗号更加熟悉,但是,你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逗号吗?逗号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也较难把握。简单来说,逗号就是把句子切分为小句,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举个例子:公园里有许多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美丽极了。
在这个例子中,“红的、白的、黄的、紫的”都表示颜色,属于同一性质的并列关系,所以用顿号隔开,句尾的句号表示句子内容的终结,其他两处逗号,把句子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说公园里有花,第二部分举出具体颜色,第三部分作总结。因此,一般情况下,逗号的作用就是把句子切分为小部分,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3.根据上面的理解,完成“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第三段的练习。(,、、,。)
四、学习“书写提示”。
1.让学生自主观察两组书写内容的不同格式及布局,并阅读古诗右侧的“书写提示”。交流发现:横向书写古诗时,从左到右,逐行排列,落款在右下角;竖向书写古诗时,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逐列排开,落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