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
平均数的认识及计算
一、理解意义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3、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1和2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达到复习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目的。
二、掌握方法
1、创设情境,探讨策略。
(1)准备盛着水的4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6厘米、2厘米、5厘米、3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
(2)如果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
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
(1)移多补少。从6厘米高的水杯中倒2厘米到2厘米高的水杯中,从5厘米高的水杯中倒1厘米到3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4厘米高的水了。
(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
(3)列算式解答: (6+3+2+5)÷4
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
教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总数量 ÷ 总份数 = 平均数
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变通
1、选择题。(选出答案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商店第一天卖出自行车54辆,第二天上午卖出自行车25辆,下午卖出35辆。平均每天卖出自行车多少辆?
A、(54+25+35)÷2 B、(54+25+35)÷3
(2)三年级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了22件,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做了38件。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件?
A (22+38)÷ 2 B、(22+38)÷3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3、4、5题。
3、想一想,填一填
三年级同学植树情况如下表,已知平均每班植树23课,三(2)植树多少课?
班 级 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