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面的积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学会用观察、重叠、测量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法的前提是工具的大小相同。
教学准备:练习纸、正方形和长方形大纸片、信封(内含小正方形、小长方形)、蓝红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1)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朋友,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啊?
(2)他们啊总是喜欢争强好胜,这一天他们又约着去比赛了,比的是赛跑。
小结:主要看猫和老鼠在相同的时间内所走路程的长短,也就是看两条线段的长短。
(3)小猫赢了,小老鼠不服气了,“不行,咱们再比,比刷墙。”
小结:看相同的时间内谁刷的墙面大。
你觉得是谁刷的墙面大呢?
(4)究竟谁刷的墙面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板书:面)
[用每个学生都熟悉的动画片主人公猫和老鼠引出今天研究的是和面有关的知识,一来让学生做好准备学习新知,二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一)揭示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感知面的大小
(1)这是我们的手掌面,摸一摸。
(2)这是课桌面,用手掌面摸一摸。
(3)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2、揭示面积的概念
对,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板书: 物体 面 大小)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些物体某一个面的大小称为这个面的面积。(板书:面积)
3、内化概念
教师引导: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
你还能照样子说说我们教室里其他物体面的面积吗?
(说的过程中穿插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
[摸一摸手掌面和课桌面,感受物体的面有大有小,从而揭示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什么是面积。再通过找一找教室里其它物体面面积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也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物体的面过渡到平面图形
这是我们的练习本,看看它的封面是一个什么形状?(长方形)
这是铅笔盒的面,它也是一个(长方形)。
再看看三角尺的面,这是一个(三角形)。
生活中见到的很多物体的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2、活动体验:涂色比赛
(1)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涂色,看谁第一个完成!
(2)你们为什么选三角形?
引导: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板书:平面图形 )
分别讲解三个图形的面积。
[通过涂色比赛,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这基础上告诉学生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
(三)小结
什么是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三:探索: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一)观察法
1、方法引导: 像刚才的手掌面,课桌面以及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非常明显,我们用眼观察一下就能比较出他们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2、比较4个省份。
(二)重叠法
比较蓝色黄色纸片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
[这两张纸片的大小相差不大,用重叠法能够很快也很准确地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通过重叠,让学生感受重叠法的准确性。]
(三)测量法
1、我们再来研究刚才小猫、小老鼠刷墙的问题。对于这两个墙面要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光靠眼睛观察似乎不太可靠,刚才我们同学就有了三种答案,你们四个同学为一组,商量商量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组织交流:只要想法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没有办法则引导学生用老师准备的工具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
4、交流:
A:长方形:
6个和6个,说明什么?
B:正方形
12个和12个,说明什么?
C:混合、
也有同学这样摆的,你同意吗?
小结:大小不一样就不能比了。指出:形状得相同。
D:小结:刚才我们用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或小长方形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能比较面积的大小了。这种方法叫测量法。(板书:测量法)测量时工具形状得相同。
[让学生经历用观察法不可靠,用重叠法很困难的过程,从而引出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