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
——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草原上》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
相关领域:
1.表现领域:识读乐谱
2.感受与欣赏领域: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围绕“立足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行开展,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演唱潜能、聆听感受、合唱能力、实践创编等音乐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在演唱方面、创作方面表现的不足,并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得表现,丰富音乐课堂,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对蒙古族民歌《草原上》音乐风格特征的把握和三年级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及认知规律,在学唱这首歌曲中,把音乐融入歌声中表现情境、表达情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将我国各民族优秀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能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教学运用聆听、体验、模仿、合唱、合作、探究等方法对歌曲进行音准、旋律、情感、节奏创编的教学。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1)《草原上》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蒙古族民歌。
1.歌曲背景
(1)《草原上》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2.教材中蒙古族歌曲
教材中出现过的蒙古族歌曲,一年级下册《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学生对一年级学唱过的蒙古族歌曲的记忆已经模糊了。
3.歌曲音乐要素分析
(1)《草原上》音乐要素分析
《草原上》
调式
民族五声A羽调式。
音域
为10度,音域适合学生的演唱
结构
两个乐句,8个小节。
旋律
第一乐句的旋律起伏宽广,第二小节到第三小节运用了7度音程,表现出草原的宽广,抒发了牧民愉悦的心情,结束在属音上;第二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
节奏
四分、二分、全音符组成,节奏单一
音程
歌曲中出现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大七度等大跳音程,起伏的旋律使音乐充满张力,给人气宽广豪迈之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年龄特点以及演唱习惯: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能主动的表现音乐,初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明白不能用喊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
(2)认知特点:
其中有部分孩子去过大草原,亲身感受过草原宽广无际,部分学生都接触过蒙古族歌曲,比如《吉祥三宝》等;对于蒙古族歌曲的特点知道声音粗犷、豪迈速度缓慢等。我在给学生播放歌曲的时候,学生都能情不自禁的跟音乐歌唱,本首歌曲的旋律演唱除了大七度音程,其它并不是很难。很多学生在之前没有创编过旋律,且都没有感受过草原上战马奔腾的音乐形象,创编马蹄声的节奏。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在感受草原意境的音乐中运用想象、模仿、体验、多声部聆听等方法。
2.旋律体验中采用了听唱法和视唱法演唱旋律,运用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起伏与力度的变化。
3.在合唱体验中,通过学生模仿创编简单的二声部旋律,挖掘了学生创作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
4.在节奏创编中,通过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木琴独奏曲,让学生自主选择音色合适的伴奏乐器,对马蹄声的节奏进行创编。
5.情感表现中,通过学习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草原上的音乐,感叹美丽的大草原,并更加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四)技术准备
1.音频资料
2.打谱软件overture制作的歌曲曲谱
3.制作PPT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在以往《草原上》教学中,由于歌曲短小,旋律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演唱时在气息和表现力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演唱时表现出不积极和随意换气的现象。
问题1:如何丰富一节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拓展歌曲的表现。
对策:(1)通过让学生模仿创编简单的二声部,感受多声部的旋律和和谐的声音。
(2)通过聆听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体验草原上不同的声音。
问题2:由于歌曲旋律起伏宽广,需要有较好气息的支撑来表现歌曲。
对策:(1)指挥手势对气息进行提示。
(2)用旋律线的方式表现出旋律的走向,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演唱歌曲《草原上》,积极投入的表现歌曲,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对蒙古族音乐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聆听法,感受歌曲哼唱旋律。
2.通过视唱法,唱准歌曲,利用搭桥练习,解决七度音程难点。
3.通过体验法,让学生画出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起伏及声音的变化。
4.通过模仿法,学生创编二声部合唱旋律,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在演唱中采用指挥、示范、对比等方法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在多声部中完整表现歌曲。
5.通过合作法创编节奏,体会不同风格的草原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的演唱歌曲,并用饱满的气息和情绪富有情感的表现歌曲。
2.能够在多声部中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及相关的音乐文化。
3.体会两种不同风格蒙古族音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二)教学难点
1.饱满情绪连贯的气息演唱。
2.七度音程的演唱。五、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培育指向
设计思路
或
环节目标
课堂结构
主要流程
国家学生
发展
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
核心素养
审美情趣
乐学善学
审美感知
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体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环节目标:
通过微视频(草原上歌曲为背景音乐)的情景展示,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加强艺术审美并初步聆听歌曲。
通过情境式发声练习,让学生模仿牧羊人呼唤牛羊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掌握开口音ao的发声技巧,为学唱歌曲作铺垫。
情境导入 发声练习
让去过草原的学生谈谈对大草原的感受。
观看《草原上》微视频,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加深感受。
ao 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
学生思考:如何让声音传得远一些?
解决:打开口腔,用上气息
哼唱主音和属音,为学唱歌曲作铺垫。
ao ao
艺术表现
通过让学生演唱歌曲,识读乐谱,创编节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实践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其发现音乐特点,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环节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旋律
2、通过哼唱旋律,让学生唱出唱名。够准确演唱La-sol-mi
达成《北京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部分音乐能力要求》中三年级音准能力的要求)
3、通过哼唱练习,在五线谱上能够准确找出do mi sol la 的位置。达成《北京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部分音乐能力要求》中三年级对首调识谱的要求。
4、通过视唱旋律,找出乐句中相同和不同之处。达成《北京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部分音乐能力要求》中三年级对音乐结构分析判乐句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关系的能力的要求。
(二)学唱歌曲、掌握旋律
1、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2、哼唱旋律,学生唱出唱名。
3、找出do的位置,并写出mi sol la 在五线谱和手指五线谱上的位置。并讲解民族五声调式
4、完整演唱歌谱,并找出乐句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
5、预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七度和四度的演唱,可通过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