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名称
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要通过理解诗句,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诗人的内心的酸楚,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学生较难理解,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2. 结合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上学期学习了陆游的《示儿》,知道了他是一个爱国诗人,今天继续学习他的另一首爱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五千仞(rèn)
2.题目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天的一个夜里,天将要亮时,诗人陆游走出家门,一阵凉风吹来,引发无限感慨。
3.写作背景: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年),陆游 68 岁,罢归故里已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时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怅触,写下这首诗。
4.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①诗意: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
②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山河,诗人感到自豪。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①如何理解“遗民”,和“泪尽”。
②请学生回答。
遗民:指金统治地区的原南宋人民。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③诗意: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④赵括逃到杭州,建立南宋,他一方面因为软弱无能,另一方面不愿也不肯收复中原,怕自己皇位不保,所以在杭州他们不顾中原百姓的苦难生活,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南下的金兵如狼似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到半年时间,大半个中原沦为金人的铁蹄之下。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缺少衣食。
⑤读懂了“遗民” “胡尘”的意思,那么诗中说的“遗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从“泪尽”一词可以看出泪尽:泪都流尽了,十分悲痛。期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痛苦、失望的心情。
⑥这种痛苦、失望的心情,是遗民的,还是诗人自己的?
从前面的写作背景我们了解到年事渐高的诗人此时正身在南方,诗中所写的“遗民”的所思所想,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其实年复一年的盼望王师北伐的正是诗人自己。
5.再读古诗,想象: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