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注意“熹”字多写法,喜欢的喜加了四点底。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咱们今天要多这首诗,(出示诗歌)谁来读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