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推理》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3)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普遍联系,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归纳、类比推理定义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概念的理解,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思想方法的掌握.
难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应用.
通过举例分析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异同,让学生对两个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突出本节重点,通过例题讲解总结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应用方法及解题规律,强化训练有关题型,化解难点.
教学思路
1.关于归纳推理的教学
教学时要从具体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参与猜测,引导学生归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总结归纳推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推理的应用方法与技巧.通过适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观察、猜测、归纳、论证各环节的规律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2.关于类比推理的教学
类比推理的难度要大于归纳推理,教学时应该借助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类比对象之间的异同点,学会由已知对象的性质、特征联想类比对象的相应性质特征.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类比的技巧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常见的类比结论.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猜想数列的项及三角形内角和,引入归纳推理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由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从而引出类比推理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概念,引出合情推理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例题1,找出图案的个数变化,猜想出排列规律,从而计算出第六个图案的个数.总结方法,完成变式训练.
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及应用方法.并进行反馈矫正.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内容和规律方法.讲解例题3,指出解题误区及如何避免,总结合情推理的应用类型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例题2,指出相对应的类比元素,三边对四面,高对高推测结论,并给出证明,总结类比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互动探究.
自主学习
课标解读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正确理解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重点)
2.能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难点)
3.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一 归纳推理
【问题导思】
1.数列{𝑎n}中,𝑎1=eq \f(1,2),𝑎2=eq \f(3,4),𝑎3=eq \f(7,8),𝑎4=eq \f(15,16).你能猜出𝑎5的值吗?
【提示】 𝑎5=eq \f(31,32).
2.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
【提示】 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定义
特征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二 类比推理
【问题导思】
已知三角形的如下性质:
(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高与底乘积的eq \f(1,2).
1.试根据上述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提示】 (1)四面体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2)四面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乘积的eq \f(1,3).
2.以上两个推理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 都是根据三角形的特征,类比四面体相关元素得出结论的.
定义
特征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 合情推理
【问题导思】
1.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有没有共同点?
【提示】 二者都是从具体事实出发,推断猜想新的结论.
2.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提示】 不一定正确.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四 典例分析
例1 有两种花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下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6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是( )
图2-1-1
A.26 B.31
C.32 D.36
【思路探究】 本题中图形的变化比较简单,可有两种思路:第一种,直接查个数,找到变化规律后再猜想;第二种,看图形的排列规律,每相邻的两块无纹正六边形之间有一块“公共”的有菱形纹正六边形.
【自主解答】 法一 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个数如下表:
图案
1
2
3
…
个数
6
11
16
…
由表可以看出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依次组成一个以6为首项,以5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第六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是6+5×(6-1)=31.故选B.
法二 由图案的排列规律可知,除第一块无纹正六边形需6个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围绕(第一个图案)外,每增加一块无纹正六边形,只需增加5块有菱形纹正六边形(每两块相邻的无纹正六边形之间有一块“公共”的有菱形纹正六边形),第六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为6+5×(6-1)=31,故选B.
【答案】 B
1.解答本题时,关键是找出相邻图形间正六边形个数的变化规律.
2.对于图形中的归纳推理问题,可从图形中相关元素(点、直线等)的变化规律入手直接求解,也可将其转化为数列问题进行求解.
变式练习 观察下列不等式:
1+eq \f(1,22)<eq \f(3,2),
1+eq \f(1,22)+eq \f(1,33)<eq \f(5,3),
1+eq \f(1,22)+eq \f(1,32)+eq \f(1,42)<eq \f(7,4),
………
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
【解析】 观察每行不等式的特点,每行不等式左端最后一个分数的分母与右端值的分母相等,且每行右端分数的分子构成等差数列.
∴第五个不等式为1+eq \f(1,22)+eq \f(1,32)+eq \f(1,42)+eq \f(1,52)+eq \f(1,62)<eq \f(11,6).
【答案】 1+eq \f(1,22)+eq \f(1,32)+eq \f(1,42)+eq \f(1,52)+eq \f(1,62)<eq \f(11,6)
例2 如图2-1-2所示,在平面上,设ha,hb,hc分别是△ABC三条边上的高,P为△ABC内任意一点,P到相应三边的距离分别为pa,pb,pc,可以得到结论eq \f(pa,ha)+eq \f(pb,hb)+eq \f(pc,hc)=1.
图2-1-2
证明此结论,通过类比写出在空间中的类似结论,并加以证明.
【思路探究】 三角形类比四面体,三角形的边类比四面体的面,三角形边上的高类比四面体以某一面为底面的高.
【自主解答】 eq \f(pa,ha)=eq \f(\f(1,2)BC·pa,\f(1,2)BC·ha)=eq \f(S△PBC,S△ABC),
同理,eq \f(pb,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