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

276阅读 | 9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第1页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第2页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第3页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第4页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第5页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第6页
数学-人教B版-选修2-2-教学设计1:章末复习与测试.doc-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doc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这样也挺好 上传于:2024-07-01
章末复习与测试 知识梳理  要点归纳 1.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前者是由特殊到一般,部分到整体的推理,后者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但二者都能由已知推测未知,都能用于猜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为真,有待进一步证明. 2.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不同,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数学中证明的基本推理形式.也是公理化体系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另一方面,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论证前者的可靠性. 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证明的两类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分析法是由结论追溯到条件的证明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间接证法的一种方法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从结论反面成立出发,推出矛盾的证明方法. 4.数学归纳法主要用于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它的第一步(归纳奠基)n=n0时结论成立.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n=k时,结论成立,推得n=k+1时结论也成立.数学归纳法原理建立在归纳公理的基础上,它可用有限的步骤(两步)证明出无限的命题成立. 5.归纳、猜想、证明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的问题称为探求规律性问题,它的解题思想是:从给出的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题型研修 题型一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常用的合情推理,两种推理的结论“合情”但不一定“合理”,其正确性都有待严格证明.尽管如此,合情推理在探索新知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用合情推理时,要认识到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是相互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的特点,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然后用归纳、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猜想,最后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验证. 例1 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等于(  ) A.28 B.76 C.123 D.199 【答案】C 【解析】记an+bn=f(n),则f(3)=f(1)+f(2)=1+3=4;f(4)=f(2)+f(3)=3+4=7;f(5)=f(3)+f(4)=1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f(n)=f(n-1)+f(n-2)(n∈N+,n≥3),则f(6)=f(4)+f(5)=18;f(7)=f(5)+f(6)=29;f(8)=f(6)+f(7)=47;f(9)=f(7)+f(8)=76;f(10)=f(8)+f(9)=123.所以a10+b10=123. 跟踪演练1 自然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  INCLUDEPICTURE "\\\\王纳\\f\\黄梦圓\\源文件!\\同步\\创新\\数学\\人教B版2-2\\S7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王纳\\f\\黄梦圓\\源文件!\\同步\\创新\\数学\\人教B版2-2\\S73.TiF" \* MERGEFORMATINET  则上起第2 014行,左起第2 015列的数为(  ) A.2 0142 B.2 0152 C.2 013×2 014 D.2 014×2 015 【答案】D 【解析】经观察可得这个自然数表的排列特点: ①第一列的每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它所在行数的平方,即第n行的第1个数为n2; ②第一行第n个数为(n-1)2+1; ③第n行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减1; ④第n列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增1. 故上起第2 014行,左起第2 015列的数,应是第2 015列的第2 014个数,即为[(2 015-1)2+1]+2 013=2 014×2 015. 题型二 直接证明 由近三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直接证明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体现,尤其是解答题,几年来一直是考查证明方法的热点与重点.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应用综合法证明问题时,必须首先想到从哪里开始起步,分析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困难,在实际证明问题时,应当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2 已知a>0,求证: eq \r(a2+\f(1,a2))-eq \r(2)≥a+eq \f(1,a)-2. 证明 要证 eq \r(a2+\f(1,a2))-eq \r(2)≥a+eq \f(1,a)-2, 只需证 eq \r(a2+\f(1,a2))+2≥a+eq \f(1,a)+eq \r(2). ∵a>0,故只需证eq \b\lc\(\rc\)(\a\vs4\al\co1( \r(a2+\f(1,a2))+2))2≥eq \b\lc\(\rc\)(\a\vs4\al\co1(a+\f(1,a)+\r(2)))2, 即a2+eq \f(1,a2)+4eq \r(a2+\f(1,a2))+4≥a2+2+eq \f(1,a2)+ 2eq \r(2)eq \b\lc\(\rc\)(\a\vs4\al\co1(a+\f(1,a)))+2, 从而只需证2eq \r(a2+\f(1,a2))≥eq \r(2)eq \b\lc\(\rc\)(\a\vs4\al\co1(a+\f(1,a))), 只要证4eq \b\lc\(\rc\)(\a\vs4\al\co1(a2+\f(1,a2)))≥2eq \b\lc\(\rc\)(\a\vs4\al\co1(a2+2+\f(1,a2))), 即a2+eq \f(1,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跟踪演练2 如图,在四面体BA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证明 (1)要证直线EF∥平面ACD, 只需证EF∥AD且EF⊄平面ACD. 因为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所以EF是△ABD的中位线, 所以EF∥AD,所以直线EF∥平面ACD. (2)要证平面EFC⊥平面BCD, 只需证BD⊥平面EFC, 只需证eq \b\lc\{\rc\ (\a\vs4\al\co1(EF⊥BD,,CF⊥BD,,CF∩EF=F.)) 因为eq \b\lc\{\rc\ (\a\vs4\al\co1(EF∥AD,,AD⊥BD,))所以EF⊥BD. 又因为CB=CD,F为BD的中点, 所以CF⊥BD.所以平面EFC⊥平面BCD. 题型三 反证法 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难以直接证明时,可以考虑反证法.通过反设已知条件,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体现,它所反映出的“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反证法主要证明:否定性、唯一性命题;至多、至少型问题;几何问题. 例3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S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an}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1)解 当n=1时,a1+S1=2a1=2,则a1=1. 又an+Sn=2,所以an+1+Sn+1=2, 两式相减得an+1=eq \f(1,2)an, 所以{an}是首项为1,公比为eq \f(1,2)的等比数列,所以an=eq \f(1,2n-1). (2)证明 反证法: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p+1,aq+1,ar+1(p
下载二维码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100446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鄂网文[2024]95956-12号
© 2009-2023 www.365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号:1.2.1.154
开发者:武汉妙游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文档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凌家山南路1号武汉光谷企业天地4号楼12层03室(自贸区武汉片区)
服务条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侵权处理
下载二维码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