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19~20页的练习四第1~6题、“思考题”“动手做”。
1.使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和拼一拼等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类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结合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操作所需的材料:教材第99页上剪下的图形。
▍流程一:游戏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朋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依次出示平面图形)还记得咱们是怎么得到这些平面图形的吗?(课件出示对应的立体图形)
2.谈话:在小朋友的学具袋里就有这些平面图形,下面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比赛。
(1)摸图形说名称。
要求:一生从学具袋中任意摸出一张图形,说出它的名称,另一生当裁判。
(2)说名称摸图形。
要求:一生随意说出一种图形,另一个学生从学具袋中摸出相应的图形。
学生活动,同桌轮流进行,教师参与其中,了解活动情况。
反馈比赛结果。
3.谈话:通过刚才的小比赛,老师发现大家对这几种平面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些平面图形,如果你细心观察、大胆操作,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板书课题:练习四)
▍流程二:实践操作,巩固发展
1.摆一摆。
练习四第1题。
(1)出示6根小棒,谈话:看,这里有一些小棒,数一数有几根?
(2)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图,提问:用这6根小棒你能分别摆出这样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学生演示摆的过程,并说说摆出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每条边各用了几根小棒。
(3)提问:用6根小棒能围成一个正方形吗?为什么?
如果要摆出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4根、8根、12根……)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长方形呢?
(4)提问:如果用8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同桌合作试试看吧,比比哪一桌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摆出的图形最多。
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操作,并介绍用8根小棒能摆出哪些图形。
预设:大部分学生会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也有可能部分学生会摆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类还没有学习过的图形,但只要正确都应予以肯定。
交流中适时提问:为什么这是长方形?为什么这是正方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5)追问:用小棒能摆出圆吗?为什么?
SHAPE \* MERGEFORMAT
2.画一画。
练习四第3题。
(1)画长方形。
明确要求后,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在方格纸画出一个长方形。
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的要点:借助直尺以及利用方格纸的横线与竖线画图。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示范画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应画在方格纸的线上,图形的顶点应画在方格纸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上。
要求:你能像这样画一个长方形吗?
投影反馈学生作品,对典型的问题加以分析。
(2)画正方形。
提问:你能自己画出一个正方形吗?
反馈交流,针对有学生画成长方形的情况,提问:画正方形时你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什么?(正方形每条边占的方格数要相等。)
3.折一折。
(1)练习四第2题。
提问:怎样折才是“对折”?(可用一张圆形纸做示范:从中间折,两边的图形重合在一起。)什么是对折两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其中。
选择不同折法的学生演示介绍:是怎样折的?能折出什么图形?
课件演示,重温操作的过程。
自我对照,把自己没有想到的方法再照样子折一折。
(2)练习四第4题。
提问: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三角形,你想怎样折?试试看。
学生动手操作后,指名演示怎样折的并指一指两个三角形在哪里。
猜一猜: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引导学生沿折痕剪开验证。)
(3)练习四第5题。
拿出一张新的长方形纸,提问:能用它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同桌的小朋友进行讨论。
交流折的方法,明确正确的折法。
学生再次操作,并想一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