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七月十五夜著甚看月达晓清黄遵宪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破碎山河犹照影广寒宫阙定谁家光残银烛谈偷药热逼金瓯看剖瓜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注此诗作于光绪二十六年这一年慈禧太后先是利用义和团随即大肆镇压以讨好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金瓯金瓯指金制的小盆比喻疆土的完整国家的巩固黄花暗用北齐后主穆皇后之典隋书五行志武平末童谣曰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时穆后母子淫僻干预朝政时人悲之穆后小字黄花寻逢齐亡欲落之应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作者在七月十五看月到天明既有夜暑甚的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太白即金星北斗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这一句呼应了标题破碎句意谓现在月中还剩有一些破碎山河的影子广寒宫阙指月宫神话传说为嫦娥所居偷药是指嫦娥偷吃不死之药的神话传说剖瓜是说一家人围坐边赏月边分瓜食的团圆美满的场景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更无一点尘尽显江南气候之清润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细读全诗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水调歌头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胭脂两句自然发问以此明写愁怀可谓推陈出新之笔放眼三句暮字呼应斜日离愁万斛征鸿浓笔重写心中愁绪天在两句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承上片离愁启下片矛盾过片三句用千万里南北西东极言地域之广表达词人客游他乡漂泊不定首句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在词中的作用整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远游杜甫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尘沙连越巂风雨暗荆蛮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注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越巂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弊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里指人奔波劳碌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诗开篇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而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旅途中所见壮阔之景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诗人对当时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离国无家可归的现状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词作品按要求作答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蝶恋花中黯黯长安路句长安路虚实结合实写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被金人占领虚写南宋京城临安隐含着作者对南宋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蝶恋花下片江海轻舟今已具与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脉相承都有归隐江湖之意蝶恋花最后一句悔草长杨赋活用杨雄的典故表明对当初书写兵书陈述方略的后悔之情书愤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蝶恋花首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词感情的相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他与苏轼为莫逆之交元祐六年年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时作此词赠予参寥谢公雅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虽为大臣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欲经略初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西州路三句谢安死后其外甥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某次醉酒过西州门回忆往事悲感不已恸哭而去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词作开端写万里风涛气象开阔无情送潮归突显离别的不可改变上片写钱塘江景下片写西湖湖景记述作者与参寥子在杭的游赏活动作者在下片中表示历代像他和参寥子那样写诗颇有成就的诗人比较稀少本词虚实相生写人叙事描景切换自然情意深厚给人无尽哲思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两句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两种加以简析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李氏小园其二清郑燮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初望淮山黄庭坚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注三釜微薄的俸禄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李氏小园用大量细节勾画了母亲晨起为儿缝衣的人物形象逆旅意为客舍在初望淮山中体现的是无家可归的苦楚初望淮山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情感都真切诚挚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请选其中一首加以赏析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茶人皮日休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庭从子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茶人陆龟蒙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注荈茶的老叶即粗茶子子树传说中的一种树木质白如玉色可以做拐杖獳师一种兽名陆羽顾渚山茶记载顾渚山中有鸟每至二月作声曰春起也三四月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唐时湖州每年贡茶一万八千斤称顾渚贡焙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皮诗再现了庭院被树掩映院子中果子任由野兽吃的情形侧面写出了采茶人家全家出动采茶的盛况陆诗描写了天赋异禀的茶民他们能辨别茶叶的好坏而这里的野茶也受自然的眷顾带上了灵气陆诗联想到每当春日农闲的时候在北山下细嫩的茶叶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竞相发芽开枝应节生长皮陆的诗歌具有奇峭朴实的特点这两首诗歌体现了他们的平淡诗风选取日常化场景以平易的语言写成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生活真实的理解参考答案没有风吹过树静止不动沉睡于树上的乌鸦也悄无声息金星明亮北斗星转向地平线下描绘了一幅空庭所见空旷死寂的景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恨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苦闷对慈禧干政误国的愤恨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坚定自信和自我宽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选项对偷药剖瓜的解释错误结合注释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可知诗歌创作背景所以这里的偷药剖瓜借指外国列强对我国领土的巧取与强夺故选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是说空荡荡庭院中只有树木静立连乌鸦也静悄无声天空中太白金星明亮北斗星移向地平线下接着抓住诗句中的景物分析画面特点诗句中由庭院到远天写了庭树鸦太白北斗等景象庭是空的树是静的鸦是悄的太白是明亮的北斗是斜的由此可知这是一幅死寂无声空阔冷落的画面作答的时候可以先描述画面最后概括画面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结合破碎山河犹照影广寒宫阙定谁家和注释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可知诗歌写于列强瓜分中国之时中国山河破碎定谁家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未卜的担忧结合光残银烛谈偷药热逼金瓯看剖瓜和注释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实现瓜分中国金瓯金瓯指金制的小盆比喻疆土的完整国家的巩固可知这里的偷药和剖瓜是外国列强对我国领土的巧取与强夺流露出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恨结合满酌清尊聊一醉可知面对国土被瓜分这一现状诗人只能倒满酒杯姑且一醉流露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苦闷由注释这一年慈禧太后先是利用义和团随即大肆镇压以讨好八国联军以及最后一句中的典故黄花暗用北齐后主穆皇后之典可知北齐后主穆皇后干预朝政之后齐亡诗人在这里使用黄花的典故表达对慈禧干政误国的愤恨由最后一句秋尽落黄花可知诗人说黄花将会落尽意味着慈禧干政的局面和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情形都将成为过去式既是对未来发展的自信也是对自我的宽慰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难见到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对比或虚实结合将记忆中杭州江南上元节热闹的情景与眼前密州凄凉寂寞的情景对比抒发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对现实生活感到孤独寂寞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之情情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错误此句意思是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因此应该是凄凉孤寂故选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理解此诗句可与上阕内容对比着来分析词的题目是密州上元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上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女子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正是在这样的反衬中再写密州上元节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这两句主要分析灯霜露雪云野等主要意象所蕴含的意思灯火应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景象但是在这里却是火冷灯稀而且从气候上来看又有霜露下昏昏雪云垂野等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因此突出了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再结合下阕开头句的寂寞则可确定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解答时要结合意象作答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词一开始就写到灯火钱塘三五夜可见这分明写的就是钱塘这个地方的上元佳节而钱塘隶属杭州都在密州为官了还念及杭州足见对杭州的深刻的思念之情上片就是在回顾杭州的上元佳节写到了明月皎洁灯火辉煌还有吹笙有声有色好不热闹繁华下片开始就写到寂寞山城人老也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山城不会寂寞寂寞的是人人在孤独寂寞之时就容易想到自己年华易逝容颜苍老前面杭州的景象繁华热闹而写密州一开始作者就用了寂寞一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示着下面的写景就没有热闹之感了果然后面写到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上元佳节本应是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这种热闹更多的是在繁华的街道上而密州的上元节却是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冷清据注解可知自从他到密州上任这里连年蝗虫灾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密州百姓在上元佳节却高兴不起来在农桑社祭祀土地神其实是乞求上天能让密州有个好年景后面写到昏昏雪意云垂野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作者看到快要下雪时其实是很兴奋的灾情可以得到缓解预示着会是一个丰收年其实虽然由繁华的杭州调至落后的密州作者心有不甘总是想起杭州的美好但是作者更是一个忧国忧民之人他心里由衷地希望密州的百姓能够过上好的日子点明时令与时间为全文奠定伤感的基调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愁思归隐田园的向往对故国故土的怀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以此明写愁怀分析错误此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故选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两句轻描淡写愁态西风指代秋天因为秋天常刮西风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所以这一句点明时令与时间而这一句让人联想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场景在古诗中夕阳与西风都是塑造感受氛围常用的意象这一句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是拿着酒杯面对斜阳默默无语似乎在问西风作者借助斜日西风抒发感情太阳西斜时光流逝西风萧瑟倍感凄凉抒发了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直接点明离愁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写出了诗人的满腔离别之愁绪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是唯有阑干的一角可见一线天光人依靠在一旁半醉半醒中诗人借酒消愁结合注释可知诗人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壮志难酬再结合词的下片谁是中州豪杰可知诗人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是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漂泊不定发出了人生如寄的感叹感叹人生太短促尚想三径菊花丛使用陶渊明归隐的典故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使用范蠡大夫泛舟五湖作者想要做钓鱼翁做个高洁的隐士欲归隐田园之心情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是回望这沦陷的故国这田园归意莫要太匆匆表达作者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不要太着急回归田园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动静结合诗开篇写山写水眼前江面阔大起来岸边高大的房屋倒映在江中浮字给人一种动态感远处陡峭的山云雾缭绕出字写出云的气势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虚实结合颔联风雨亦实亦虚即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时局尚不安稳的忧虑化用典故诗人借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了漂泊羁旅之苦视听结合双关等手法亦可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荡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诗人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漂泊羁旅之苦借雁衔芦草而飞的现象流露出前途迷茫之悲和思乡之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高到低错诗的首联由低到高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故选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由低到高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虚实结合颔联尘沙连越巂风雨暗荆蛮中的沙尘风雨既指现实的风雨暗指战争动荡不安的局势尘沙风雨喻指战事动荡的局势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运用典故尾联借季子敝裘的典故与独猿失木的现象抒写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由注释可知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当时诗人从夔州沿江而下到湖南潭州诗开篇写山写水眼前江面阔大起来岸边高大的房屋倒映在江中浮字给人一种动态感远处陡峭的山云雾缭绕出字写出云的气势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颔联尘沙喻指战争风雨亦实亦虚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时局尚不安稳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颈联写矫健的鸿雁衔着芦草而飞显现了对鸿雁前途的忧虑猿的哀啼更显凄凉何况是独猿失木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雁与猿其实正是诗人羁旅的景况尾联借典抒怀写苏秦羁旅狼狈离国无家可归实指自己本诗表达的情感由诗歌题目远游以及诗句中的意象云雁及猿啼失木苏季子的典故足以看出诗人漂泊之苦另外雁衔芦草隐喻人生前程之险雁又常与思乡联系起来流露出前途迷茫之悲和思乡之痛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触景生情引起下文作者的旅思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都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早信此生终不遇和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终不遇和空自许均写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都透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如当年悔草长杨赋运用典故讽刺统治者和汉成帝一样昏庸无能其中悔字透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书愤尾联运用典故渴望效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但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暗含着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后悔之情错陆游不是真的后悔写兵书陈述方略而是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苦闷故选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桐叶晨飘蛩夜语意思是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上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描写了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从而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所以桐叶晨飘蛩夜语引起下文作者的旅思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蝶恋花中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意思是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综合来看两首诗词感情的相同之处是都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都透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拟人赋予潮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夸张托物起兴寓情于景言之成理即可表达了与友人惜别的离情上片前两句写无情潮水将送诗人离开而离别之际也诗人想起以往与参寥子赏斜晖观春山诗文相和的交往更添离愁表达了无意功名利禄追求归隐的心志上片不用以下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而自己白首忘机已无意功名只希望能像古人谢安那样归隐表现词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劝慰朋友无需为离别而伤感的洒脱词作最后两句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劝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写诗颇有成就的诗人比较稀少理解有误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是指像诗人和朋友参寥子这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志趣相投的至友世上并不多见故选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有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为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潮涨潮落一样不能自主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此为托物起兴且诗句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耐人寻味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有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潮涨潮落一样不能自主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离别之际诗人想起以往与参寥子赏斜晖观春山诗文相和的交往更添离愁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表达了无意功名利禄追求归隐的心志上片不用以下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而自己白首忘机已无意功名只希望能像古人谢安那样归隐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见的了最后词人借谢安与其外甥羊昙的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劝慰朋友无需为离别而伤感的洒脱李母亲的单衣和为儿缝制的棉衣形成对比突出了老母对儿子的怜爱初离家时的装束和现在的景色进行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求取微薄的俸禄跟母亲长久的思念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无奈同都写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异初更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隐居的愿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的能力在初望淮山中体现的是无家可归的苦楚错误逆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劳生逆旅何休息意思是终生劳碌如同暂时居于旅店何时能够得到休息诗人感叹人生短促并非表达无家可归的苦楚故选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题干明确了对比手法李诗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描绘母亲担忧儿子寒冷用长线缝厚衣针脚绵密厚实以使它能够忍耐雪霜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厚衣使得儿暖而母亲的衣服却十分单薄两相对比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怜爱之情初诗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中前句写诗人离家之时穿风裘带雪帽如今紫燕翻飞黄鹂鸣叫已是夏季离家时的装束和现在的景色进行对比写出时光的流逝表现诗人离家已久暗含思乡之情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前人微薄的俸禄就像免役绢慈母一整年都盼望着早早回到身边求取的俸禄很微薄却要造成母亲长久的思念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无奈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和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同李诗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描绘母亲担忧儿子寒冷用长线缝厚衣针脚绵密厚实以使它能够忍耐雪霜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厚衣使得儿暖而母亲的衣服却十分单薄两相对比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怜爱之情初诗一年慈母望归心句描绘自己离家日久老母时时惦记盼望儿子归来内心急切可见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书法了写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异初诗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中前句写诗人离家之时穿风裘带雪帽如今紫燕翻飞黄鹂鸣叫已是夏季离家时的装束和现在的景色进行对比写出时光的流逝表现诗人离家已久暗含思乡之情一年慈母望归心设想母亲盼归之景表达诗人思乡坏亲之情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三径用典可见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写诗人奔波劳碌感叹时光短暂不由生出归隐之意初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隐居的愿望情境真实茶叶生长的季节茶人生活的环境采茶的场景都符合生活的真实情感真实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陆诗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的艰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细嫩的茶叶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竞相发芽开枝应节生长错误作者所述不是茶叶从标题和诗歌内容可知应写茶人的劳动到春日农闲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北山下似与东风期是说茶人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来进山采茶了故选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从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可知皮诗和陆诗都非常真实地描绘了茶人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日常采茶的生活场景这两首诗表现的情境都非常真实从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可知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从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可知陆诗通过对茶人雨后在险峻的山林间辛苦采茶的描述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的艰辛这两首诗表现的情感都非常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