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学案
教师寄语: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
学习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习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自主预习
一、导入
讲故事:相传 伯乐是 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 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 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作者简介
韩愈,字_______,河南河阳人,唐代_______、_______。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_______。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的美誉,著有______________。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
三、初读课文,正音上口:
1.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
2.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四、基础知识积累
1.解决重点字词
祗( ): ;
辱: ;
骈: ;
槽( )枥: ;
以: ;
称: 。
2.字词学习
(1)通假字:
①食:
②见:
③材:
④邪:
(2)古今异义: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
(3)虚词:
而 A转接,可以译为“却,可是”
B顺接,可以不译
之 A结构助词“的”
B 代词,代人或物
C 无意义,句中停顿
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
其 A代词,代人或物
B 代词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词 那种
D 反问语气词 难道
E 推测语气词 恐怕
以 A介词 因为
B介词 按照
也 A 肯定语气
B反问语气
C 推测语气
D句中停顿
合作交流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3.提问: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思考巩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 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概括段意: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小结
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见解,这就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
我们不禁要问:造成千里马如此遭遇的原因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千里马被埋没了呢?下节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探究质疑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学朗读第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