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4《司马光》教学设计.doc

123阅读 | 6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4《司马光》教学设计.doc第1页
24《司马光》教学设计.doc第2页
24《司马光》教学设计.doc第3页
24《司马光》教学设计.doc第4页
24《司马光》教学设计.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好久了 上传于:2024-06-18
整体观念: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前谈话渗透观念:文言文我们以前也遇到过。 (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大家好,哇,你们真热情,那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你们可以叫我杨老师。)一、启动任务 课前谈话 1.出示“日积月累”:第一次见面,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小小的见面礼,有两句话想送给你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这是我们曾经在日积月累里读到过的文字,但是这些文字好像和我们现在说话的方式不太一样,都是古文,你能大概猜出这些古文想告诉我们什么吗?古文的表达方法虽然和我们有所不同,但是小朋友们很厉害,读懂了做人要诚实、勤学好问,看来这些都是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弘扬的美好品质。 2.出示篇章页 3.你在生活中或阅读中了解到哪些人也有这样美好的品质? 预设一:说生活中的人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人。可有些人明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他们的事迹却广为人知,这是因为他们的美好品质以故事的形式被传颂至今。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一组名人(出示目录),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太能干了,看来你们已经预习过了!这个单元,我们就要尝试亲手为这些名人制作一本《名人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美好的品质。(随机出示卷首语) 这是我们二年级的时候认识的一位名人——雷锋叔叔(相机提前),杨老师把他的故事记录到了我的名人传中,请大家快速浏览,说说这样的名人传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图片 姓名 事迹 品质) 预设二:名人 他是你身边的人吗?那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的事迹的呢?你真是爱阅读的小书虫呢!看来阅读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名人,感受到他们的美好品质。今天我们一起来从语文书中认识一组名人(出示目录),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太能干了,看来你们已经预习过了!这个单元,我们就要尝试亲手为这些名人制作一本《名人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美好的品质。(随机出示卷首语) 这是我们二年级的时候认识的一位名人——雷锋叔叔,杨老师把他的故事记录到了我的名人传中,请大家快速浏览,说说这样的名人传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姓名 图片 事迹 品质) 哇,你们的小眼睛可太亮了!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怎么制作名人传,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上课)。 二、导入课文 揭示课题 1.过渡: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第一位名人,(出示:甲骨文“司”)这是他名字中的一个字,谁来挑战猜一猜? 2.认识“司”:你们真会猜!这个人张大嘴巴,伸手指挥,仿佛在发布命令,这个字就是——司。大家齐读,正音。 3.延伸到“司马光” “司”有主持掌管的意思,所以“司”字衍生出一系列官职—— 司徒:负责管理教化人民的人。 司空:掌土木建设、水利建设之职的人。 那司马是管理什么的人呢?(军队中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这些官职演化成姓氏,也就是中华姓氏中特有的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出示《姓氏歌》复姓的内容) 4.揭题,写“司”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来自司马家族的名人——司马光(齐读课题),现在请你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司”: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所以先写外面的横折钩,中间的口和横要朝左边偏一点,折画压到竖中线上。 现在请你拿出笔,在名人传上把司马光的名字补充完整。 三、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一)初读课文 1.过渡: (1)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或者读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板贴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2)看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啊,早在900多年前,它就已经被写进了《宋史》这本书,不过那个时候它是这样的。(出示课文) 2.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画上停顿线。(提示多读几遍:这篇文章比较难读,一遍读完的学生可以再读一遍) 3.文白对比 (1)你们已经读了好几遍,有没有同学发现,今天的这篇课文和之前你了解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什么明显的不同?(预设:生直接说文言文,相机板贴——你的课外积累真丰富,还知道这样的文字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文言文”) 预设:课文中字数少,语言更加简练;学生说的故事内容更丰富,更容易读懂。 定义:真会找不同!我们古人写文章时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记录,这样的文章我们就称它为文言文。它的第一个特点一下子就被你们发现了,就是——语言简洁(板书:言简)。 (二)朗读指导 1.指名读1:关注字音,正音 900多年前的文字,能用这么简洁的语言就讲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来挑战读给大家听一听? 点评:进行肯定(这么难的文字,你第一次读就能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真的非常了不起) 正音:瓮、迸(后鼻音,第四声) 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要读好它不容易,请你跟着老师再来读一读/你读的很标准,让我们再来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2.指名2:关注停顿 (1)想要读好文言文,读准字音可还不够,还要注意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停顿。读准停顿有点难度,谁想来挑战一下。其他小朋友请你拿出铅笔,待会儿请你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他在哪里停顿,你就在停顿处画一条虚线的斜线。(比如“群儿戏于庭”,你听到他在群儿后停顿就在群儿后画一条斜线,你听到他在群儿戏后停顿,就在戏后面画一条斜线,可以比你自己的停顿线画的更长一点,大家明白了吗?)待会儿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听一起画,比一比谁听得更仔细。 (2)感谢你的朗读。其他同学你们都画好了吗?看来你们都很会倾听 3.指名读3:关注停顿不同,完成课作 (1)那有没有同学刚才自己在读的时候,停顿和他有所不同?杨老师想听听你是怎么读的。请其他小朋友再次拿出笔,如果他们停顿的地方一样,你就不需要再画线,如果停顿不同,我们可以把斜线画在文句的上面。(同学们真是一遍比一遍读得更流利!) (2)接下来请你抬头看看屏幕,再看看你自己的书,你和老师做的标记一样吗?看来每个人对停顿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了很多不同的停顿线,主要的不同集中在这几处(圈一圈)这几个地方的停顿确实有难度,请你们打开作业本,完成p83第2题的第一小题,自己再来读一读,选择你认为停顿更合适的句子,画上勾。 (3)关注“足跌”后的停顿 你为什么选择在“足跌”后面停顿呢?(因为“足跌”指不小心跌下去/失足)所以它们俩不能被分开,看来理解词语是读好停顿的好帮手呢! (4)关注人物后的停顿 那为什么“群儿”和“一儿”后面需要停顿呢?(他们都代表人物,人物后可以稍作停顿) 找课文中表示人物的词:是啊,人物也是我们停顿的好帮手!在这篇文章中,你还找到了哪些人物呢?(把人物字体放大,标注停顿线,提示学生:所以在朗读文言文时,在这些人物后面我们稍作停顿。)真会观察,一下子都找全了。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做第二题,找停顿就更容易了,现在谁来说你选择的是哪一句。 (5)关注不同事件间的停顿 在人物后停顿我们已经清楚了,那“光持石击瓮破之”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持石”“击瓮”“破之”是三件不同的事,不同事件之间,我们也可以通过停顿来区分。(又找到了一位帮手呢!) 或:在这句话中有一个比较长的句子,里面藏着几个连续的动词,你们找到了吗? (补上剩下的停顿线)现在有了这样的停顿符号,我们读文言文就会更有节奏感。老师也迫不及待想来读一读,你们想听吗?(配古琴音乐),谢谢你们的鼓励,那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你读的太有韵味了,你的朗读真有节奏感),再齐读。 *师背诵文言文,要读的有故事感 四、学习活动一:讲故事(梳理起因、经过、结果;落实字词意思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过渡:老师仿佛跟着你们的朗读回到了900百年前,短短的几分钟,你们就能学着古人的样子把这则文言文有节奏地读下来,真是了不起。那现在杨老师想提升难度了,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2.出示要求:请你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说给自己听,再说给同桌听。 3.指名1讲故事,梳理脉络: (1)第一个挑战,就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基本说清楚,真能干,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同学们,你们都听明白了吗?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呀?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预设:没说完整——什么情况下爬上了瓮?我们把前半句也划进去;跌到瓮里,发生了什么?我们把后半句也划进去) 这是故事发生的原因,也就是整件事情的——起因,请你像老师一样用横线画出来。 (2)学习“瓮”:原来故事的起因是因为一个小朋友爬上了高高的瓮,你认识瓮吗?(图示判断)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你真会学习,发现借助注释是一个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 (3)谁找到了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用文中的原句说,谁来试试。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来。 (4)学习”迸“:(指着ppt)故事的最后,水——迸,“迸”是什么意思?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 (借助注释/结合图片:你的小眼睛真亮呀,还会借助课文的插图呢!) 学习“弃去”: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可是有一个词既没有注释也没有图片,就是这个“弃去”,你有好办法来理解它吗?(联系生活/组词:你们的好主意真多,杨老师也有一个方法,想不想学一学,比如这个“弃”就是指不要了,我们可以给它组词“抛弃”,所以“弃去”就是离开了,有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尝试组词) 现在词语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