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 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4.能写清楚自己为什么读书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在阅读中深刻理解“中华不振”,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活动
嵌入评价
环节1
先行组织
视频导入,温故知新
1.播放视频,齐读课题。
2.出示上节课梳理的事件小标题,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三件事并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
评价量规:
合格:能回顾上节课概括的主要事件,完成表格填写,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周恩来立下读书志向的原因。
优秀:
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通过历史资料和古诗无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通过品读周恩来的所作所为,结合一百年后的新中国变化的感受,进而写清自己的读书志向。
环节2
新知建构
思考年少的周恩来能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是什么?“中华不振”
任务一:研读中华不振
活动1:耳听中华不振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1-14自然段,找出哪里出现了中华不振。“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时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处说理。 ”
师:少年的周恩来对伯父的话疑惑不解,但是“中华不振”这四个字令他难以忘怀。第十四段为后文做了铺垫,正因为对这四个字怀着疑问,他才去外国人占领的地方一探究竟。
活动2:目睹中华不振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5-16自然段,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把它们标出来反复读一读。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这一带和别处“大不相同”表现在哪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这个女人”遇到了什么问题?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