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9《括号》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口算卡片;学生:导学卡。
五、教学过程课前:口算题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请看算式,你能准确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吗?
课件出示: 96-12+4
学生边说,教师边画线表示运算顺序:96-12+4
师:把减号变成除号,应该先算什么呢?
出示算式: 96÷12+4
教师仍然画线表示运算顺序:96÷12+4
师小结:在混合运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我们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乘、除法,后加、减法。
师: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板书课题:括号)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
1. 引出例4:在刚才的式子后面增加×2,变成三步式题96÷12+4×2,你还能说一说它的运算的顺序吗?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在导学卡上画出顺序线(第一步)。
②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③学生说运算步骤,教师示范板书。其中,虚线部分可省略。
教师着重解决:运算顺序、书写格式、掉步骤问题!
④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是一道三步式题,我们已有的混合运算的知识经验同样适用。
2. 师:如果想先算加法,怎么办?你会加吗?自己加一加。
出示例4(1):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
现在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在导学卡上独立试做,同桌互相说说我是怎样算的。
(教师示范板书。
教师着重强调:小括号算好后脱掉,没有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都要移下来。
(小结: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 师:如果想再算乘法,又怎么办呢?你会加吗?试一试。
学生在导学卡上尝试添加新的符号,引出例4(2):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
(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②教师介绍: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我们一起书空。板书:[ ]
③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板书: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④有信心试一试吗?学生在导学卡上试做,教师巡视。
教师着重强调: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能使学生对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的了解。
(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
1.回顾例4,对比这三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这三道题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数相同、符号以及数的排列顺序都相同,不同之处是第一道题没有括号,第二道题含有有小括号,第三道题不仅含有小括号,而且还含有中括号,结果也不相同。)
进一步追问:结果为什么不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算式中的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
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
师:算式中的括号